危难中的初心、坚守与付出——一名普通武汉应急管理人的战“疫”记实

2020-03-27 22:43 来源: 武汉市应急管理局
调整字体

  己亥末,庚子初,这个时节的武汉本应洋溢着“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人间烟火气。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搅乱了人们对新春的期盼和希冀,冲淡了年节喜庆热闹的气氛,阻挡了游子回乡的步伐。在这危难的时刻,一名年轻的武汉应急管理人选择了留下,与这座他生活和工作的城市同休戚、共进退。

一个充满歉意的决定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了新冠病毒能够“人传人”。一时间,舆论鼎沸,人心慌乱。在此之前,欧阳伟已买好了回湖南的车票,计划回老家探望一年没有见面的年迈父母。然而,当晚他辗转反侧:“疫情如此危急,防控期间应急任务势必十分沉重,作为一名公职人员、一名应急管理人、一名年轻的同志,此时的我如何能退、如何忍退?”经历一夜的深思,他说服了妻子一同留在武汉,退掉了回家的车票并通过微信视频告知父母,面对母亲失望的眼神,他连安慰的话都说不出口,只有深深的歉意与内疚。

  1月21日,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开始号召单位同志尽量留守。1月23日,武汉市宣布封城,停运公共交通。面对严峻的形势,欧阳伟心里十分坦然,既已选择了留下,便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无论这座城市即将经历什么,他已决定陪它一起走到最后。

一段不懈坚守的时光

  2月初,欧阳伟曾陪副局长左汉明一起外出检查。在路上,左汉明看着空荡荡的街道,忧心忡忡地说:“越是艰难的时刻,越是不能放松,我们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守好疫情防控的大后方,让我们的城市尽快复苏。”

  这段话一直让欧阳伟记忆犹新。在这场战“疫”中,尽管这座城市上演的一幕幕生离死别让人肝肠寸断,尽管面临无处不在的感染风险和寸步难行的交通管制,尽管因医疗物资紧缺不得不多次重复使用每一只口罩,欧阳伟始终坚守本职,从不松懈。

  2月3日,此时虽是疫情爆发的高峰期,他还是主动承担起值班任务,在风雨中骑了一个小时共享单车赶到单位。2月18日,得知远城区的同事因交通管制无法到单位后,他又积极要求承担当天的早、晚两个排班,一值守就是24小时。

  2月21日,他得知汉阳医院供氧存在问题。尽管没有防护服,他却没有犹豫,戴上口罩便陪同副局长左汉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调解决问题。

  2月27日,得知承接改造的企业因为没有通行证无法前往医院施工后,他连夜对接,次日清晨和危化处处长谭亚丹一同前往车管所办好通行证,送到企业手中。

  协调改造医疗机构供氧设施期间,他每天晚上坚持对改造需求和问题开展调度会商并汇总通报,只要获悉医院有需求或者困难,无论多晚他都第一时间回应并联系专业队伍解决,最晚的一次忙到凌晨2点多。

  疫情防控期间,他还陪同分管领导和处长奔赴生产一线检查了企业40多家次;连续50多天利用午休时间,对144家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状况开展调度;对重大危险源开展在线监控检查500多家次,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单位及时处置;起草关于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复产复工的多个指导文件;组织对精细化工、仓储、气体生产、成品油供应等4个行业的线上检查指导;撰写多篇通讯报道发表在《应急管理报》等媒体平台

  ……

  疫情发生以来,他基本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都忙到很晚。所有的执着坚守孕育出可喜的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都在正常生产、有序复工,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和聚集性疫情,为抗疫提供了大量消杀产品、医用氧气等必须物资;在武汉市应急管理局的积极努力下,全市医疗机构“用氧荒”得到有效缓解,该经验做法被央视新闻客户端、应急管理报、应急管理部公众号等多个媒体平台刊登转载。

一腔邻里守望的付出

  在武汉市应急管理局机关党委发布《关于党员干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党员干部主动参加配合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后,全体人员积极响应,投身社区防控阵地。欧阳伟虽然不是党员,但早已严格按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第一时间联系居住地社区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只要是在没有外出执法检查或到单位处理公务的时候,他都在社区搬货卸货、分发居民团购物资、为居民代买药和生活物资、为残疾人等特殊家庭送爱心菜上门……有时要把几十斤重的物资一箱箱从车上扛到库房,有时要提着米、油、蔬菜等重物一口气爬七楼,有时要分发居民团购物资到晚上七八点……虽然当志愿者事情多、杂、累,但他却觉得很开心、很充实。

  如今,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无声的战“疫”已经接近尾声。回想过去两个多月的点点滴滴,欧阳伟说:“我无时无刻不觉得当初决定留下是正确的。正是有了这份“留下”的初心,有了自始至终的坚守,有了志愿服务的付出,才让我收获一笔人生中无与伦比的财富,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身为一名应急管理人,自是应该越是危难越向前,坚守本职,践行使命,才无愧于时代要求、无愧于组织嘱托、无愧于人民期望。”

  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