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次演练确保来之能战,市防汛应急抢险大队1.2万余人整装待命

2020-07-23 17:21 来源: 长江日报
调整字体

  “现在要求你们马上集结,全速赶到黄陂童家湖险段!”“收到!立即执行!”不打招呼、不搞预演,7月17日中午,武汉市级防汛应急抢险队伍开展了一次拉动集结,2支尖刀分队从接到指令,到赶到指定地点,用时40分钟。

  7月17日中午,武汉市级防汛抢险应急救援队拉动集结现场。   通讯员陈浩 供图

  目前,长江、汉江340公里堤防全线超警戒水位。武汉市正严阵以待,市防汛应急抢险大队1.2万余人整装待命,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应急抢险准备。

召之即来,组建18支市防汛应急抢险分队

  2019年7月19日,武汉市应急管理局以城投集团、地产集团、地铁集团、碧水集团、航发集团、建工集团等6家企业为依托,组建了市级防汛应急抢险队伍。今年再次进行优化整合,组建了8支尖刀分队和10支标准化分队,分别在汉口、武昌、汉阳3个区域指定地点驻点集结,每支队伍配有1名市应急管理局干部和1名中国安能集团第三工程局武汉分公司的防汛抢险专家,队伍24小时集结待命。

  他们中有参加过1998年防汛的老兵,也有00后新兵,有防汛专家、也有普通城市建设者。

  车辆装备整装待发。通讯员陈浩 供图

  7月初,地铁集团发布召集令,需要6名防汛应急抢险人员。一接到消息,在轨道交通16号线“老关村”工地随父亲做普工勤工俭学、现年19岁的赵旭润就报名了。让赵旭润意外的是,没过一天,他下午就在集结点看到了父亲的身影,而且他还带着几名河南籍工友。原来,父亲不放心他,也悄悄报了名。在抗洪一线,同吃同住的父子俩成了战友。

  在汉阳战区,位于开发区两军西路的防汛应急抢险分队集结点,有一支由36岁的陕西延安人曹延雄率领的小分队。两周前,这群来自陕西渭南、关中的中铁一局建设者,还在集结点附近的武汉轨道交通16号线硃山路段施工。46岁的渭南人郭文辉,接到突击队的招募通知,第一时间报名。郭文辉话不多,但对防汛很有信心,他对记者说:“干就完了!”

  7月21日,在武汉地铁集团三分队集结点,来自安能集团的罗三锋正在给抢险队员们做技术培训,私底下,大家都亲切喊他“罗班长”。小罗今年27岁,年纪不大,但却是抗洪抢险的一把好手,他多次参与抗洪抢险,多种大型机械应用得得心应手。

上百次演练确保来之能战

  18支分队来自不同的企业和行业,如何在最短时间里,把这些抢险力量“捏成团”,成为一支关键时刻能拉得出、打得赢的防汛应急抢险尖刀队?

  “紧急集合!紧急集合!”7月17日12时35分,武汉市应急管理局驻武汉地产集团三分队干部张兴龙刚吃完午饭,就接到上级要求集结的指令。他立即抄起对讲机,一边向在驻地四楼的分队总指挥李国新传达指令,一边在六楼楼道大声呼喊。

  111名队员跑步下楼,9分钟后,39台车辆启动,张兴龙乘坐的指挥车率先出发,并于13时15分赶到指定地点。快速集结出动到位,源于平时的日常演练、线路勘察优化、车辆物料等准备工作充分。

  集结训练不落一人,每个人都必须熟练掌握防汛技能。  通讯员陈浩 供图

  除了渗水、漏洞、管涌、脱坡、崩岸、跌窝、裂缝、风浪、穿堤建筑物冲刷、漫溢和30米以内小溃口等11个抢险演练科目以外,抢险分队的日常演练都围绕“快”字展开:

  平时就做到“装袋子、上车子、车定人、加满油”。全部车头方向对着出口,紧急出动时无需调头;每辆车都有编号,哪一辆先走,哪一辆断后,都制定了详细预案并反复演练。指令下达后,所有车辆10分钟内要全部出发。实际演练中,有的分队出动时间最快能达到4分30秒。

  从7月11日至7月20日,各分队已采取多种方式,累计开展培训演练255次、参训人员14529人次,近期还特别加强了夜间紧急集结和拉动训练。

600余台(艘)装备到位,随时待命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打赢防汛这场硬仗,设备物资必须到位。据了解,目前,在武汉市应急管理局的统筹协调下,包括两栖挖掘机、水上救援机器人、水陆两用多功能挖泥船等在内的防汛应急抢险救援设备600余台(艘)已经24小时待命。

  “您那里有没有两栖挖掘机?”“知不知道哪里有?”7月11日,市应急管理局驻防汛抢险队碧水集团二分队干部李建和综合组组长甄斌连续打了30余个电话,终于调来一台两栖挖掘机。

  按照上级要求,市防汛抢险碧水集团二分队需配置一辆两栖挖掘机,这样的设备武汉市不超过10辆。怎么办?驻队干部李建和甄斌立下军令状,24小时内必须协调到位。

  军中无戏言,两人分头行动,找来30多家同行的电话,挨个挨个地打,终于在江夏区法泗街找到一辆。

  两栖挖掘机高3米多、长近10米、宽近4米,比两辆小轿车并列还宽,如何运到中心城区是个大问题。经过同沿途各区、交通等部门多方协调,12日凌晨终于把这个大家伙拉到驻地。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运回来,不过也有收获,运输过程中,我们把周边的路线都摸了一遍,能走不能走心里有了数,完善了应急抢险路线的预案。”李建说。

  除了两栖挖掘机,碧水公司二分队还调配来一艘水环境监测无人船,这种船全市只有4艘,每艘造价350万元,作为新兴的智能化平台,它可搭载多种任务载荷,对水质、水文、气象信息进行综合监测。“在防汛抢险时,它可以在急流险滩等危险地方进行探测。”甄斌说。

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