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庆街被搬上军运会闭幕式!这条街为何火了近百年?

2019-10-27 21:33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长江网10月27日讯(记者陈智)10月27日晚,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闭幕式在武汉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在文艺表演的下篇“美丽武汉欢迎你”中,节目《幸福吉庆街》把武汉地标吉庆街的商铺、小摊搬上了舞台,军运会吉祥物兵兵和“商贩”“路人”有爱互动。


  其中,有20多位官兵参与演出。“和我们一起表演的还有很多大学生,我们经常讨论交流,向他们学习表演,展现吉庆街的热闹场景。”演职人员杨柳在此前接受长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扮演的‘商贩’‘伙计’,主要负责所有道具的上下场。”

  这条街道为何会作为武汉的城市标志,并登上军运会闭幕式的舞台?吉庆街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长江网记者查询发现,吉庆街东起大智路,西至江汉路,短短170米的街道,经由作家的艺术加工,游客的口口相传,吉庆街一度成为武汉民间文化的一个符号。改革开放40年,吉庆街用排挡和民间艺人,演绎了一段武汉的民俗传奇。

  如今,易地重建的新吉庆街在保留汉味文化的同时,化身为“吉庆民俗街”,以民俗文化、汉味美食、荆楚演绎、老街旅游为特色,成为江城最具汉派风情的特色民俗街区。

  1930年获名“吉庆街”
  吉庆街早在1930年就正式获名,当时茶文化盛行,吉庆街以茶楼酒肆最传汉口神韵 。是时,九省商贾,络绎往来,市井细民,芸萃其中;戏曲笙歌,杂耍游艺,无时不秀,无处不闻,俨然之浪漫大气都市文化 。
  而吉庆街的饮食夜市则自发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武汉火炉的天气,晚间总是集聚了一些纳凉的居民,一些有经营头脑的小商贩就在街边支起了小摊,卖一些凉菜和啤酒,加上附近大智门火车站带来的人流,慢慢就行成了小有名气的夜市小吃。
  老吉庆街最老炮的则应算是芳芳菜馆。高老板从在自家竹床上摆花生摊,一步一步慢慢扩张成为老吉庆街上最大的餐馆。高老板说:“吉庆街最热闹的时候,一天要翻台四五百桌,最好的时候,一个月我们可以卖100万。”
  当时形成了以吉庆街为中心、包括邻近的交易街、瑞祥路、大智路在内的宵夜大排档市场。吉庆街由一条短短170米的小街发展成为了全国最具特色的露天宵夜排档市场,各类餐饮和露天摊点30余家、活跃在吉庆街各类街头艺人300多人。
  吉庆街民间“四大天王”
  吉庆街的宵夜记忆上世纪90年代进入鼎盛。然而令吉庆街宵夜闻名全国的并不是吃食,而是包罗万象的街头艺人。
  最高峰的时候,活跃在吉庆街各类街头艺人达300多人。吉庆街民间“四大天王”—— “老通城”“麻雀”“潇洒”“黄瓜”,四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吉庆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人们常说,吉庆街有两张牌:特色小吃和民间艺人的吹拉弹唱表演。而在吉庆街,这两者又是分不开的。一边观看艺人表演,一边品尝风味小吃,已经定格成为大多数人对吉庆街的印象。
  吉庆街的发展过程中从来都不缺少艺术,吹拉弹唱,既是生活,又是艺术。无论是传统茶楼文化时期的曲艺或是大排档时期的笙歌,吉庆街总是很小心的保护和利用其文化艺术资源,创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经济形态。
  1997年前后,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政府斥资5000余万对街区进行全面改造。时至1998年,吉庆街开始火爆。2001年,池莉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生活秀》的热播,更是让武汉的吉庆街名扬全国。
  新吉庆街,新生命力
  2009年江岸区人民政府对吉庆街采取了易地重建的办法,并按照现代商业和文化的要求重新设计规划吉庆街的建筑形态和商业布局,并称之为“吉庆民俗街”。
  2011年,新吉庆街揭开面纱。它以红、白、黑三色为主色调,屋顶全部由瓦片铺盖而成,灰色水磨石墙面,红色砖墙,弧形屋顶,走廊配宝瓶柱造型,带着典型的老汉口建筑风格。2016年12月,封闭两年的中山大道正式开街,新吉庆街也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了提档升级,增加了汉味文化的氛围装饰,引进了武汉本土老字号美食和特色市井小吃。
  在汉味美食上,新吉庆街以老字号为突破口,引进了老通城、四季美、蔡林记、汪玉霞、老万城等9家武汉老店,老字号的扎堆效应给吉庆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人气,不仅增添了属于其本身的文化积淀,也将最具代表性的汉味美食进行了体现。
  部分资料来自:人民网、长江日报(记者刘慧)、央视影音等
  【编辑:彭向东】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