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全力以赴的样子,是青春最美的姿态

2019-05-04 09:58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日前,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听他们讲述那些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勇于追梦的青春奋斗故事。
  

  黄莹(右)进社区巡诊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  通讯员汤晗 摄

  跟居民聊着家常开出健康处方

  黄莹:扎根基层医疗机构,让健康服务深入千家万户

  4月28日,共青团中央公布了2019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名单,武汉市硚口区汉水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黄莹光荣入选,在20名“爱岗敬业”类“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黄莹是唯一的一名医务人员。

  4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黄莹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

  2009年7月,黄莹毕业于江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就来到基层医疗机构当医生,将青春奉献给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她立足于平凡的社区医生岗位,默默地用行动书写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

  扎根社区10年,用真情赢来信任

  居民群众最初对家庭医生作用缺乏了解,有的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业务能力持怀疑态度,居民慢病规范管理率不高。

  2017年4月,黄莹遇到高血压患者宋女士,她向黄莹介绍了自己目前在其他大型医院专科医生指导下服药,无需接受黄莹的指导。黄莹仔细阅读了她的体检报告,详细分析了她的病情,综合考虑后,给出了药品调整方案,并在调整药物期间,连续为她监测血压,直到她的血压稳定下来。宋女士非常感谢黄莹,还主动动员身边亲朋好友到社区咨询用药,积极参与各类健康活动,现在他们都已成为黄莹的签约对象。

  在黄莹的努力下,经过10年的辛勤耕耘,不仅提高了社区老人的健康素养与生活质量,还促使更多青年认识到家庭医生的作用,积极与黄莹签约,为一家人的健康提供保障。

  善待每位居民,拉着家常开出健康处方

  黄莹每周定期下社区巡诊,在巡诊的过程中,她还常常与居民拉家常,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

  “平时多和邻居聊聊天,下楼跳跳广场舞,天气这么好,您别闷在家里了,心情好血压才控制得好。”黄莹一边记录老人的血压,一边劝老人多出门运动。

  “我上个月来才给您装的一袋盐,这么快就见底了,这盐呀您一定要少吃,每餐只能半勺,您要管住自己呀!”黄莹走进签约居民家的厨房,打开盐罐子嘀咕起来。聊着聊着,病情了解了,用药思路形成了,健康处方也开出来了。居民的身体越来越好,对黄莹也越来越认可。

  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健康服务深入万家

  2018年7月,由黄莹领衔,硚口区成立“黄莹家庭医生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汇聚辖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最精良的家庭医生团队,共同组建成一支优秀的家庭医生志愿服务队。

  除了常规的坐堂行医之外,黄莹还带队定期深入各社区巡诊,针对不同的时节开展各具特色的健康讲座,为行动不便或确有需要的居民提供预约上门服务,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方便居民有需要可以随时联系到医生,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服务……

  黄莹与她的志愿服务团队将家庭医生工作与志愿服务精神深度融合,通过深入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延伸“全国优秀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的触角,让优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入千家万户。

  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黄莹表示:“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医生,我要牢记总书记对青年的嘱托,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将个人理想融入到民族复兴伟大理想中。我要将奋斗作为青春的底色,做社区群众的知心人与健康服务的引领者,让更多群众感受到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带来的获得感。”

  (长江日报记者卢士昌 通讯员成亚平 汤晗)

  

  肖淞在工作中   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 摄

  让环保绝缘气体技术走在世界前列肖淞:理想是科研报国 实验室里开展研究是最大的爱好

  “五四”青年节前夕,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肖淞副教授获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并作为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2日上午10时,肖淞副教授便回到武汉大学高电压绝缘监测实验室开始了一天的研究工作。肖淞说,他们团队几乎没有节假日,晚上加班到11点后也是常态。

  占领全球环保绝缘气体技术高地

  “现在寻找环保绝缘气体已经有些眉目了。”今年30岁的肖淞主要从事气体绝缘环保化的研究,正在进行的实验主要是测试新型环保绝缘气体特性。肖淞说,现在在中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气体的寻找上已经有了初步方案,采用电负性气体与缓冲气体混合的思路。

  “团队都是自觉加班加点。”当天同在实验室的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高压专业的本科生胡国雄也放弃了五一假期,作为团队最小的成员之一,他说大家靠的是一股科研激情。

  据介绍,低压绝缘一般采用空气绝缘即可,而在中高压采用空气绝缘很容易在发生放电或过热性故障后诱发严重事故,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目前在电力系统中,中高压电气设备采用的主流绝缘气体为SF6气体,在使用中有强温室效应,会严重影响使用环境,而且SF6气体在大自然中很难降解,可在自然界存在千年,对环境造成危害。

  “当务之急是寻找一些SF6气体的替代物,让我国的环保绝缘气体及相关电气设备研发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将来就不会受制于人。”肖淞说,这种任务的紧迫感时常让他夜不能寐,也不觉得累。有时候在进行连续放电实验时,中间是不能停顿的,必须连续工作48小时甚至72小时,团队成员需要三班倒才能完成实验。

  2018年7月,肖淞作为团队核心成员,在唐炬教授和张晓星教授领导下,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环保C-GIS,这标志着环保型气体绝缘开关类高端装备制造首次实现“中国制造”,即将运用于中国电力行业。

  加班加点源于科研报国的使命感

  行军床、换洗衣服、洗漱用品——记者发现,肖淞的办公室位于实验室的楼上,不大的空间塞满了不少生活用品。

  “睡办公室,连续加班都是常态,这些都是加班必需品。”肖淞笑言,自己最对不起的还是结婚才两年的妻子,为了弥补她,自己放弃了大学时期就酷爱的健身运动,一张健身卡三年仅去过两次。也尽量避免社交,一下班就赶回家,就是想挤一点时间多陪家人。

  生于1988年的肖淞,2007年从老家河北张家口考进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本科保研、硕博连读,3年前一口气拿了中、法两个博士学位。转博的第一年他就连续发表了3篇三区以上SCI级别论文,同时获得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资格,前往隶属于法国国家科学院的法国最大的电气实验室工作学习。

  作为工科生,一般人在法国读个博士至少3年以上,肖淞只用了两年时间。在法国留学期间,肖淞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法国科研团队的赞赏和认可,凭借他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被吸纳成为国际大电网组织CIGRE高级学生会员,并作为国际大电网B3.24工作组中方成员参与标准制订,而他是所有成员里唯一的一名学生代表。

  “那时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实验室,早上9点去,晚上11点半回寝室。”肖淞回忆,留学期间泡在实验室里开展研究是他最大的爱好,这主要源于一种使命感。原来,肖淞自2009年就入党了,微信签名一直是:“爱国爱党高理想,流血流汗奋发强”。他将科研报国作为了自己的理想。“我从事的气体绝缘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很适合践行五四精神。”这次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肖淞希望自己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来实现自己科研报国的理想。

  (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吴江龙)

  

  陈春芳为患儿及家长做心理疏导 (资料图片)

  治儿救夫 武汉“铁女”不向命运低头

  陈春芳:把经验和勇气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一手抱紧脑瘫儿子,一手搀扶重症丈夫,一个家庭的温暖与未来,落在了一位坚强的女性身上。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在上周,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青年联合会公布2019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名单,38名来自全省各行各业的优秀工作者被授奖。其中,来自武汉市汉阳区五里墩的居民陈春芳,因其“治儿救夫”的感人事迹而榜上有名,她也被称为武汉“铁女”。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近陈春芳,了解到她感人故事中的点点滴滴。

  晴天霹雳:一岁半儿子被查出脑瘫

  2009年,陈春芳一家三口的平静生活被一张病情诊断结果打破了。因为一岁半的儿子行动和同龄的孩子不大一样,就医后被查出脑瘫。

  巨大的打击让陈春芳和丈夫陷入了痛苦中,有人劝她放弃,但看着儿子可爱的脸和对自己依恋的眼神,她决定,要把全部的爱给儿子!

  从那时起,陈春芳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背上儿子去医院。6点40分,很多人还在梦乡的时候,她就已经带着孩子在医院开始了一天的治疗,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武汉的夏天酷热难当,容易中暑,陈春芳的包里每天都备着“十滴水”,下雨淹水把鞋弄丢了,就打着赤脚带着儿子四处奔波;冬天孩子衣服穿得多,时间长了抱都抱不动,被汗水打湿的棉衣就这样贴在身上,干了湿、湿了干。每天,陈春芳还在家给孩子进行家庭康复,练平衡,练单脚站,练蹲起,一天不落。孩子从只能站一秒开始练,天天练天天摔,光一个单脚站,就练了两年。

  儿子快3岁还不会说话,陈春芳就在家里给儿子上口肌训练。口肌训练简单说就是把长得像一块板的下颚肌肉,用人工的方式拉开拉松,再用满口冰块刺激他,让口腔肌肉恢复应有的弹性。每次拉肌肉时,儿子疼得瑟瑟发抖,含冰块时望着母亲掉眼泪,陈春芳的心总是揪着痛。

  终于,在儿子3岁还差9天的时候,突然轻轻地叫了声“妈妈”,这声“妈妈”宛如天籁,让陈春芳所有的痛苦都消失了。

  雪上加霜:丈夫患尿毒症晚期

  就在儿子快5岁还没能完全站稳时,与陈春芳风雨同舟的丈夫查出患了尿毒症晚期,要换肾。一边是脑瘫的儿子,一边是尿毒症晚期的丈夫,陈春芳的心都要疼碎了。

  这时,丈夫向陈春芳提出,自己不愿再给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带来负担,她可以选择离婚。

  “丈夫在,家才在!”陈春芳告诉自己,这个家一个人都不能少,孩子不能没有爸爸!她认真地和丈夫长谈,坚决地表示,要和丈夫共同面对病痛!在一次次的沟通中,丈夫打消了顾虑,夫妻俩的心紧紧靠拢了。

  此后,陈春芳开始跑两家医院:每当丈夫要透析,她就背着儿子,搀扶着丈夫,奔波于两家医院。

  2013年3月,丈夫病情恶化,张嘴开始喷血,陈春芳将仅90多斤的丈夫从步梯四楼背了下来,由于抢救及时,捡回了一条命;2013年8月,丈夫持续高烧,最高达42℃,陈春芳守候在下了病危通知书、处于昏迷的丈夫床前,一声声呼唤把他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儿子进入了正常小学,礼貌懂事的小家伙很快融入了同学中间,还第一批加入了少先队。丈夫等到了肾源换了肾,身体恢复得也非常好,现在已经步入了正常工作。

  感恩回报:家中办起康复中心

  儿子和丈夫的病情相继好转后,陈春芳回想起陪伴儿子走过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回想起自己得到过的来自医院、政府和爱心人士等各方面的帮助,就想把这些经验和经历传递给更多有类似遭遇的患儿家长,给他们提供些许帮助,把这种勇气和希望传递下去。

  2012年,陈春芳在自家建立了家庭康复室,在网上建起“宝贝加油群”康复交流平台,让病患家属互相介绍孩子康复的情况和经验;2015年,她开办了武汉市唯一一间纯公益性质的脑瘫儿童家庭康复中心,免费提供家庭康复环境模拟和心理疏导;2016年,她又成立陈春芳社会工作服务站,为脑瘫患儿、自闭症患儿提供免费疏导服务。

  她还借助工作室和社会工作服务站两大微信平台,把困难人群和志愿者进行线上线下对接,扩大志愿者队伍。现在,服务站拥有社工、心理咨询师等相关专业工作人员16名,志愿者达260余人,服务患儿家庭百余家,团队累计社会免费服务时间已达2.5万余小时。陈春芳自己也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拿到了助理社会工作师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成长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

  陈春芳说,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是政府和社会帮助了她,面对美好岁月,她深深感恩。以后,她更要尽最大能力,为更多的脑瘫患儿和他们的家长提供帮助。

  (通讯员王艳群 长江日报记者陈玲)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