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改革春风 放飞金色梦想 ——武汉财政国库系列改革创新纪实

2019-10-14 19:38 来源:
调整字体

  作品背景>>>

  2004年,武汉财政国库机构成立,国库改革正式启动,国库支付系统建成,国库管理制度落地。武汉国库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相继创新了5项管理制度,创建了10大管理系统,15年改革,15项创新,15项成果,为财政改革做出了“武汉贡献”,完美诠释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公务卡、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往来收入零余额账户等多项改革创新被国务院、中纪委、财政部等中央部门在全国推广应用,部门决算网络管理系统、支付电子化等多项改革做法被财政部全程跟踪报道,财政财务一体化平台的实施应用得到预算单位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

  

  作品的创新点>>>

  1、2006年,为解决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支付方式较为单一的缺陷,武汉市推行了“公务卡”制度,主要做法是:预算单位公务人员在代理银行开立公务卡;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同银联和代理银行联网,获取公务卡消费信息;预算单位公务人员在受公务委托发生消费行为时,使用公务卡刷卡消费,持发票及公务卡消费的银联小票,回单位按预算单位财务制度审核报销;单位财务人员在报销时,从银行向单位端提供的界面输入消费日期、授权流水号等信息,将因公消费明细信息(个人卡号、姓名、时间、地点、商家、商品或服务名称及消费金额等)导入支付系统,自动生成授权支付凭证,从“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资金通过发卡行归还到公务人员银行账户上。这种全新流程,既符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管理要求,利用信用卡消费免息期打“时间差”弥补了国库集中支付事后支付的缺陷,又解决了预算单位提取大量现金带来的安全风险。

  2、2013年,针对预算单位、财政部门在决算管理中时间跨度长、人力投入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我市着手创建全市部门决算网络管理系统。2014年,以“政务信息公开程度不高”电视问政和首次开展部门决算公开工作为契机,正式建设实施武汉市部门决算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集决算编审、检查、批复、公开、应用于一体,集中部署在市财政局,全市近3000家部门预算单位、市区两级财政部门决算人员按权限访问和使用。2014年,我市通过管理系统完成年度市级部门决算批复和全市部门决算公开工作,2015年,将2014年度部门决算编审、检查、批复、公开等决算管理全过程纳入系统管理。至此,我市部门决算管理全过程实现系统一键式操作。

  3、2016年5月,根据财政部、湖北省财政厅工作部署和要求,我市国库支付电子化改革工作正式启动。按照“总体规划、集中部署、分级管理、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先易后难、先市后区”的总体思路,积极稳步推进支付电子化改革。在领导高度重视、上级大力支持、各方积极配合、单位实时响应的基础上,我市支付电子化改革主要做法可以归纳为“八到”:即设计到顶、任务到项、责任到人、协调到位、攻坚到底、培训到熟、服务到家、实时到账,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高效率推进支付电子化改革各项工作。

  4、2019年,针对预算单位财务软件陈旧、会计核算杂乱、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结合贯彻落实财政部新《政府会计制度》和上级关于财务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市财政局主动作为,积极服务,组织实施应用服务预算单位的财政财务一体化大平台。大平台主要由5个子平台构成,包括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平台、预算单位财务报销系统、财政财务大数据监督平台、电子文件档案系统、财政统一门户管理系统,平台与外部各系统之间实现对接、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市财政局按周制定计划、按日安排工作,在半个月有效工作时间内完成资料收集、环境配置、信息录入、技术测试、系统联调、操作培训等实施应用大平台准备工作,大平台正式上线后,国库处提供系统运行服务、集中培训服务、点对点指导服务、热线电话服务、邮件短信服务、在线交流服务、远程操控服务、上门辅导服务、运行巡检服务、应急处置服务等十项服务,做到有问必答、有难必解、有求必应,确保全市数千家单位的财务人员都能熟练使用大平台处理日常业务。

  

  作品取得的成果(或预期成效)>>>

   1、武汉公务卡制度,在全国获“首创”,被国务院、中纪委在全国推广应用。

  实现了公务卡支付报销与国库支付系统的无缝对接,使公务消费置于阳光之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财政财务管理透明度;公务卡支付简化了报销手续,减轻了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财政财务部门还可以有效监控支付的真实性和规范性,有利于提升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改变了现金支付的习惯,带动了无现金支付的普及,有利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和移动支付的发展;同时支付信息的电子化将有效保证每一笔财政支出都公开透明,从制度上封杀“小金库”。

  2、部门决算网络管理系统,被财政部确立为“武汉标准”,向全国进行推广。

  实现了我市部门决算管理工作变纸质化为电子化、变碎片化为集约化、变无序化为规范化、变单一化为一体化。通过系统统一更新参数,统一设置基础数据,统一处理数据,统一文本格式,极大地提升了部门决算数据质量;通过系统完成部门决算管理全工作,减少人员折返,有力地提升了部门决算工作效率;通过部门决算网络系统的应用,建立财政内部协调、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我市决算管理工作形成了一个完整工作链,进一步提升了部门决算工作管理水平。

  3、国库支付电子化助推财政资金拨付由3天时间缩短为3分钟左右,实现“一键支付、说到就到”。

  仅用一年时间,我市实现市级所有单位、所有业务类型支付电子化全覆盖,仅用4个月时间,实现17个区支付电子化全面上线,刷新了多项改革纪录,财政部对我市此项改革进程及做法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实施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将财政资金支付业务从业务信息电子传递、资金支付纸质传递双轨并行,转变为信息与资金同步电子传递。实行支付电子化管理,全面取消纸质凭证和“大红印章”,支付操作步步留痕、管理链条环环相扣,资金清算更加及时,财政资金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从录入凭证到成功支付,一笔支付只需3分钟左右,大大提高了支付速度,保证了支付质量,提升了为民服务的能力;节约了纸质凭证印制费用,实现系统自动核对数据,进一步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质量;为实现业务生产系统的整合、开展大数据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利于提升我市财政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

  4、财政财务一体化大平台的建成和应用,结束了我市预算单位财务核算分散管理的“小作坊”模式,迎来了集中统一的智能记账全新时代。

  截至8月底,市直386家单位已通过平台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总业务量达65909笔,已有10个区建立了财务核算平台并上线运行,市区两级平台运行情况良好。平台的建成和应用,为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搭建了一座财务信息互联互通的桥梁,有利于统一会计核算管理,有利于贯彻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有利于规范财务报销管理行为,有利于实现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有利于实现财政财务闭环管理,有利于实时提供分析应用数据,有利于实现人工智能处理业务,有利于促进政府部门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推动部门单位无纸办公,有利于避免单位重复建设。有助于推动我市实现财政财务管理“四化”,即财务核算规范化,财务报销模板化,应用监管一体化,公务差旅电子化,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财政财务一体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刘艳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