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机制 搭平台 抓服务 ——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改革成效斐然

2019-10-14 18:54 来源:
调整字体

  作品背景>>>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28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17〕47号)等文件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工程”,促进在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品的创新点>>>

  1、设立高位推进的组织构架

  2、构建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3、开展线上线下的对接活动

  4、建立精准施策的支持体系

 

  作品取得的成果(或预期成效)>>>

  近年来,市科技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集聚创新要素,不断激发创新活力,举全局之力超常规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武汉样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省市媒体都进行了深度报道,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科技成果转化局的成立被评为2018年全省“十大科技事件”,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发文要求在全省推广武汉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职能的经验。上半年《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主流媒体分别报道了我市推进成果转化的典型案例及经验做法。5月30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以“‘旧办法’不能挡‘新转化’”为题,聚焦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对我市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

  一、加强领导,设立高位推进的组织构架

  2017年8月,市委、市政府开全国之先河、破体制之坚冰,创造性设立了“虚拟机构、实体运作”的科技成果转化局。局长由市委常委、副市长兼任,常务副局长由市科技局局长兼任,副局长由组织、发改、经信、招商、财政、科技、金融和科协等部门分管副职兼任,同时抽调近40名精兵强将专司其职。与此同时,成立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院士专家顾问团,为科技成果转化把脉会诊。各区对照市里做法,都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和科技成果转化局,形成了市区贯通、推进有力的科技成果转化组织体系。

  二、完善机制,构建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充分发挥好市科技成果转化局牵头抓总作用,组织开展大型专场对接活动,加强示范引领、顶层设计。不断发挥好各区科技成果转化主阵地作用,组织开展中型对接活动。积极发挥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生力军作用,组建由“专人、专编、专班”负责推进的技术转移机构,主动对接市、区、中介服务机构和相关企业。着力发挥好中介服务机构市场化作用,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引导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各类小规模、专业型的对接和路演活动。新增省、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7家,各类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总数达到74家。在市、区、高校院所和中介机构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下政府、高校、企业紧密联结,共同发力,不断“撮合”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武汉大学全球首个“即时判”北斗高精度警保联动指挥系统、华中科技大学“基于超导回旋加速器质子放疗装备”两项科技成果分别与两家高科技公司达成合作,协议金额均超过10亿元。

  三、搭建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的对接活动

  建成市级科技成果转化线上平台,集科技资源的聚集、展示、对接、评估、服务、管理于一体,实现科技资源快速检索、技术需求在线提交、技术专家一键交流、创新活动随时参与,有效满足成果转化的不同需求。自平台试运行以来,已汇集科技成果184项、技术需求1248项、企业1046家、技术专家120人,科研院所13家,各类服务机构32家。积极开展线下对接活动,联合高校院所成功举办大中小型活动323场,签约项目数1693项,签约金额776.9亿元;其中大型活动18场,签约项目691项,签约金额691.62亿元,各区举办中型活动178场,签约项目381项,签约金额19.16亿元;委托中介机构举办小型活动127场,签约项目621项,签约金额66.12亿元。联合教育部、中科院武汉分院建成全国高校技术转移华中中心、中科院科技成果在汉转化服务中心,着力推进中科院系统及全国“双一流”“985”“211”重点高校成果在汉转化。近年来,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密度大、规格高、项目多、落地好,前所未有。在2019年第一批科技成果转化(武汉科技大学专场)签约活动上,武科大CAT技术产业化项目与武汉波睿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协议金额达6亿元。这项应用CAR-T免疫细胞治疗艾滋病的技术,不仅能中和血液中的HIV,而且还能杀死潜藏处于休眠状态已感染HIV的细胞,与抗HIV药物联合应用,给彻底治愈艾滋病带来希望。目前,成果承接企业已在光谷生物城开建厂房。

  四、完善服务,建立精准施策的支持体系

  出台《武汉市促进在汉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行动方案(2018-2020)》,从“六抓”即抓源头、抓主体、抓载体、抓对接、抓投入、抓环境入手,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成果转化新局面。印发《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容错免责实施细则》,激励干部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敢闯敢试;大胆改革原有计划体系,每年拿出1亿元以上的专项资金支持前景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单个项目支持额度最高达500万元。拓展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投融资渠道,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26支,总规模152.18亿元;其中,成功争取到中国科学院建院以来首支面向科技成果转化的总部级母基金100亿元落户武汉。出台《武汉市关于促进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科研设施与仪器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运行管理模式,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条件。出台《武汉市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三年行动计划》,起草《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每年拿出4亿元专项资金奖励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高企奖励由过去10万元提高到40万元。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536家,居副省级城市第4;起草《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的意见》,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建成工业技术研究院16家,为科技成果提供了转化平台。建设“创谷”等创新载体实体空间621万方,建成各类孵化机构414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1家、省级孵化器55家,国家级众创空间56家、省级众创空间98家,全市孵化场地总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效载体。在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专场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上,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氢能汽车成果转化项目成功签约,签约金额高达20亿元。2019年3月,其子公司武汉格罗夫公司氢能动力首台样车研制成功并向全球发布,这是中国第一台采用氢能碳纤维车身的自主品牌乘用车。4月,该公司在上海车展推出了3台氢动力乘用车,其中一款是全球首发的高端氢能运动轿跑车。资环工研院还启动了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向全国城市推广。

  武汉科技成果转化的新体制、新机制、新体系还在不断完善,必将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刘艳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