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三乡工程” 推进乡村振兴

2019-10-14 18:52 来源:
调整字体

  作品背景>>>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省委的部署,武汉市委提出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的新征程。

 

  作品的创新点>>>

  1、完善政策措施,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我市多措并举,坚持统筹推进,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形成推进“三乡工程”工作合力。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市民下乡、村民进城”活动  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措施》(简称“黄金20条”)、《武汉市关于促进“市民下乡”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措施》(简称“钻石10条”)、《推进“市民下乡、村民进城”计划  打好“四张牌”鼓励能人回乡建设新农村的工作意见 》、《中共武汉市委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三乡工程”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武发〔2018〕1号)、《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推进共享农庄建设 提升“三乡工程”建设水平的意见》(武政〔2018〕20号)等系列措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实施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同时,配套出台了《武汉市“三乡工程”拓面提质三年行动(2018-2020)方案》、《武汉市关于落实“三乡工程”拓面提质三年行动的工作意见》,计划用三年时间分步推进全市的“三乡工程”建设。

  2、打造典型示范,突出经验模式创新。我市把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为推进“三乡工程”的重要手段,培育树立了黄陂区杜堂村、新洲区项山村、江夏区小朱湾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示范村庄,涌现了黄陂区祁家湾街赵发所、杜堂村葛天才,蔡甸区星光村左少平、天星村许江、新洲区靠山村骆黎明等一批回乡能人典型,打造了“电商村”“教授村”“网红村”等一批特色村。市委市政府先后组织召开5次现场交流会,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的经验做法,变试点为示范,化“盆景”为“风景”。举办了乡村振兴与“三乡工程”高峰论坛;组织了“全国知名党报武汉‘三乡工程’走访团”;武汉“三乡工程”项目投融资洽谈会等系列活动,总结宣传“三乡工程”的新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扩大示范效应。市农委、长江日报联合组织了13期以“三乡工程”为主题的市民大讲堂活动,广受市民好评,也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

  3、积极先行先试,突出改革试验创新。我市大力鼓励“三乡工程”主体与村集体合作经营村庄,形成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各单位和企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大胆创新,增强对“三乡工程”主体的吸引力。聚焦乡村振兴用地问题,积极推进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工作,制定了《关于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项目规划用地审批流程实施方案(试行)》。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开展房地一体农房登记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优化农房确权登记颁证程序,为共享农庄建设的金融支持提供了可参考的有力探索。全市累计发放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1648笔、金额13.8亿元,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122笔、金额6.5亿元,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融资和增收渠道。

  4、引导市场运作,突出社会效益创新。我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农民主体,积极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市民)唱戏、农民受益、合作共赢”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展系列宣传对接活动,组织央企、省属企业、民营企业与“三乡工程”项目对接,共引导华侨城、卓尔文旅等265家企业参与其中。市直部门、各区联系各行政村召开空闲农房信息对接会,动员城区居委会与村委会接对共建。组织政策宣讲员进大学、工商联、学会、协会宣传;在新闻媒体分批推介39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赏花游特色村、宜居村庄、自然条件好的贫困村名单;运用“互联网+”搭建“三乡工程网”网络共享平台,实现农村空闲农房租赁信息发布、农家乐、民宿等线上线下预定、交易等功能。让有闲置房屋的农户和有下乡意愿的市民、企业无缝对接,提高项目对接效率。实施“三乡工程”两年来,我市共创新实施“三乡工程”的行政村618个,建设共享农庄2085户,吸纳社会资金316.99亿元,实现农民增收48.09亿元。

 

  作品取得的成果(或预期成效)>>>

  实施“三乡工程”,是武汉“三农”工作的新创造、新抓手,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武汉的探索与实践。主要目的在于架起城乡要素资源互通互联互融的桥梁,开辟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融合的实现路径,变农民空闲农房为财富要素,变农村资源为创富资本,变农产品为农商品,变农民为合作股民,变乡村为宜居创业乐园,不断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资源要素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融合发展、共享发展和一体化发展。

  1、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通过鼓励市民下乡,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

  2、深化了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带动生产方式转换与产业形态变革,促进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型发展,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的要求。

  3、构建了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市民下乡与企业兴乡给农村带来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必然推动农村治理体系的变革,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要求。

  4、推进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充分利用贫困村、贫困户的空闲房屋、宅基地等资源,对接市民、能人、企业的生产生活需求,盘活了资产资源,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有效解决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据统计,实施“三乡工程”两年来,我市共创新实施“三乡工程”的行政村618个,建设共享农庄2085户,吸纳社会资金316.99亿元,实现农民增收48.09亿元。

  武汉“三乡工程”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国家领导人,中农办、农业部的充分肯定,获评“2017年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纷纷聚焦武汉“三乡工程”,国家行政学院将武汉“三乡工程”作为2019年第一期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培训专题,被省委办公厅推荐为全国乡村振兴经典案例,打造了实施乡村振兴的“武汉样板”。

  因改革成效突出,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原市农委新农村建设指导处)被市总工会命名为“工人先锋号”,处长张群获评全市“百佳优秀公务员”,被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记三等功。目前,张群同志已入围第二届湖北改革奖拟表彰对象。

  编辑:刘艳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