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党员管家”队专克社区难题,董守芝和她的团队成员讲述中国之治的基层实践

2019-12-22 02:16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长江网讯 21日下午,唐家墩街西桥社区党委书记董守芝和她的团队成员代表,登上由武汉市民之家、长江日报联合主办的第270期市民大讲堂。

  在社区工作26年以来,董守芝兢兢业业,心系居民,处处起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也多次获评市、区先进社区、“五好”示范社区党组织。她说,发挥好社区党组织的带头引领作用,把居民的事当家务事,让新老居民拧成一股绳,就是中国之治在基层的具体实践。

  基层治理需要党员发挥引领作用

  西桥社区“红管家”们参加市民大讲堂活动 记者杨涛 摄

  董守芝探索基层治理模式,最早是在2008年,当年武汉市遭遇50年一遇的冰冻灾害,西桥社区的居民楼水管冻破了,居民上下楼就像坐滑滑梯一样,很多居民家里都没有水用。为解决小区物业管理难题,董守芝率先尝试建立居民自助物业服务站,由党委主导、社区搭台、能人牵头,居民自己挑选出小区“管家”。

  2012年,西桥社区成立社会管理综合服务部,下设自助物业服务站、新居民服务站、居民咨询调和服务站、爱心驿站、欢乐空间站五个服务站,形成“一部五站”的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

  发展至今,西桥社区共有440名党员。董守芝说,每个党员如果联系10个群众,影响的就是一大群人。“社区居委会管不了别人的帽子,管不了别人的票子,而党组织的实干引领能起到先锋带头作用。”董守芝说,从这方面来讲,基层治理依托的是熟人文化,靠的是党员的人格魅力。

  拉一拉、帮一帮,扶危济困

  市民大讲堂现场 记者杨涛 摄

  西桥社区港澳支部张惠芳讲述,社区里有一对年约50岁的兄弟,因身患疾病,经常要往医院跑,生活很不方便。社区党支部了解情况后,经常到医院看望他们,为他们送水送饭,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西桥社区广大党员自愿组成的“江汉管家”队伍,平均年龄71岁,日常巡查中解决了不少棘手问题。西桥社区西马网格党支部书记熊汉运说,小区8栋后面的一个自行车棚里,一户拾荒夫妻在此堆放了大量废品,小区其他居民怨声载道。“江汉管家”沟通协调,拿出停车棚停放电动车的部分资金聘用这对夫妻打扫楼道卫生,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随后,社区清走了长期堆放的废品。

  西桥社区无线电小区里住了一位82岁的独居老人,有严重的眼疾。去年8月中旬的一天晚上9时许,小区党支部书记张素珍听到这位老人大声呼喊,赶紧跑到她家门口,隔着铁门上的栅栏望进去,发现老人呆坐在地上,室内一片狼藉。老人说门被反锁打不开了,家里没有电,自己又渴又饿。张素珍给老人递了矿泉水和饭,又拨通社区供电网格员电话,帮老人恢复了供电。次日,联系民警打开了老人家的房门,十多位党员帮忙,将老人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给她搬来了一些桌椅、沙发,安装了驱蚊的纱窗,老人十分高兴。

  穗丰花园东区业委会副主任毕少英说,作为西桥社区的一员,他感到幸福和骄傲。“拉一拉、帮一帮,扶危济困,这是我们支部一班人的共识,更是作为党组织的责任。”

  大家在一起,只为开心

  三眼桥二村网格支部书记李淑凤经常组织志愿者们开展安全巡查,一次巡查过程中遇到三眼桥二村一户居民家中失火,大家几分钟时间内就赶了过去,避免了一场火灾的发生。

  西桥社区新居民互助服务站的站长雷蕾退休前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一次,小区一位居民的3岁外孙女半夜发烧,女儿女婿出差了,老人很着急。雷蕾教老人给小孩涂上润肤露,然后从手臂内关穴往肘窝心包经轻轻刮痧,左右手交替进行。半小时左右,外孙女的烧退了。

  恒发景桥网格党支部书记黄桂环时常带着支部成员到老旧小区开展义务劳动,拔草、除垃圾、清油污等,党员们挽起袖子齐上阵,干得热火朝天。

  2013年3月,西桥社区腾出一个工作室,成立了“乐邻绣庄”,西桥社区北路网格支部书记顾静华是绣庄的管理人,绣庄丰富了居民生活,不仅是老有所乐的地方,也是中小学生暑期的第二课堂,甚至很多常年痴迷麻将的居民戒掉了赌瘾,走进了绣庄。

  西桥社区俏姐妹舞蹈团,年龄最大的74岁,最年轻的30多岁,大家经常在一起跳舞,参加各种比赛,每年的三八妇女节、中秋节、重阳节,姐妹们还会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过节。西桥社区欢乐空间站站长罗金英说:“大家在一起不为别的,只为开心。说说笑笑,生活的烦恼就都烟消云散了。”

  (记者汪洋 余坦坦 李志翔 通讯员高龙)

  【编辑:戴容】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