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善波:为武汉筑起健康防线
13日,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魏善波(中)检查HIV抗体确证实验室运行情况 记者胡冬冬 摄
长江网3月16日讯(长江日报记者 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陈莉 武组研)“从目前监控来看,我市流感发病数量平稳,3月份病例数不会超过去年高峰期。”13日,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魏善波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武汉流感防控工作时介绍,流感可防可控,全市应对有序,请市民不必过于担忧,做好个人预防,及时接种疫苗,就能有效地远离流感。
疫情防控一线耕耘30余年
筑起坚实公共卫生健康防线
多年来,哪里有疫情防控,哪里就有魏善波的身影。已近花甲之年的他,在疾病预防控制战线耕耘30多年,是拥有丰富经验的资深专家,也是我市多项疾病防控策略的制定者。非典、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等,在他牵头指挥下,一场场对疾病的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城市筑起了坚实的公共卫生健康防线。
2017年1月13日,我市报告当年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魏善波顾不上吃饭,立即赶赴疫情现场,靠前指挥。
他认真查询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分析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国内外疫情流行特点,向市政府提出联防联控、狠抓活禽管控、强化病例救治的防控策略。
在他的直接倡导下,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监测,开展发热病例的监测、采样、检测等工作。
2017年春节前后,他顾不上休息,先后十多次率队参与全市集贸市场巡查,督查活禽及时处置情况,积极协调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加强城市公园广场禽类管理等。由于采取了多项措施,H7N9禽流感传播链被斩断,我市防控禽流感又一次取得胜利。
作为“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优秀个人”,魏善波深知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是社会发展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在他的努力推动下,新时代的武汉公共卫生事业在全国获得多项佳绩。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公共卫生科建设,率先开展医院公共卫生科建设;每年为近300万人次提供便捷安全的预防接种服务;全市提前一年达到我省血吸虫病“十年送瘟神”的战略目标;积极推进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相关经验在全国推广等。
创新方法让各区半小时回应问题
力保我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2017年,武汉蝉联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这是最令魏善波自豪的事。正是他带领我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专班,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克难攻坚,以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当年4月召开全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动员大会后,有效工作日已不足100天。魏善波创新工作方法,倡导建立了“武汉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组”微信群。在群内,工作人员实时通报各区发现的突出问题。
某区一农贸市场内环境脏乱严重,文图被发到群里,相关区30分钟内进行回应,表示认真整改。两个工作日内,整改后的图片被发上来,面貌已焕然一新。
借助新媒体创新的实时工作方式,对各区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市、区相关负责人主动进群,突出问题点位整改回复率达98.9%。
魏善波还创新性地通过政府招标确定第三方专业机构,按照复审标准,每季度对我市进行打分及群众满意度调查,确保把客观准确的结果反馈到相关区和部门进行整改。这一做法得到了全国爱卫办充分肯定,其他城市向我市学习取经。
就在复审工作进入关键阶段,他远在外地的老父亲生病住院,他只好嘱托当地的老同学代为照顾。作为学医出身的人,不能亲身照顾亲人,他的内心更是多了一份内疚。
牵头编制《健康武汉2035规划》
力求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
魏善波是《健康武汉2035规划》编制的牵头负责人。为了编制出一份宏观性、指导性、针对性兼具的规划,作为曾经的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研究员,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方查找发达国家在健康城市建设方面的文献资料,还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座谈商讨,树立“大健康”理念,引领《健康武汉2035规划》编制全程。
2017年7月,我市正式公布“长江新城”选址范围、目标定位等。魏善波敏锐地意识到,长江新城建设作为全市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在《健康武汉2035规划》中必须有所体现,需要科学、全面的区域健康风险评估,作为发展支撑和决策依据。
他积极组织开展长江新城选址区域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带领专家团队深入河沼地区,冒着酷暑,查看钉螺、蚊情,利用无人机获取第一手资料,准确地掌握了长江新城选址区域血吸虫疫情、重要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变化及季节消长情况。
“魏副主任的风险监测选点堪称专家级别,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一个很好的案例。我回去后会在课堂上与学生们分享这次调研经历。”同行的武汉大学健康学院教授谭晓东称赞其专业功底和执着的工匠精神。
在魏善波主导下,长江新城选址区域健康风险评估获得了理想的结果,同时为《健康武汉2035规划》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责编: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