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炼成史

2018-12-17 09:35 来源: 长江日报
调整字体

  一束光点亮“中国光谷”

  光纤,细如发丝,被称为信息“神经”,凝聚着诸多尖端技术。无论是全光网络建设,还是移动网络3G、4G和即将到来的5G,都离不开信息传递的载体——光纤。

  但在30年前,利用玻璃丝进行通信,即使在业界也并非常识。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科学家赵梓森一篇《关于开展光导纤维研制工作的报告》,在1974年为他赢来光纤国家级项目,拿到很少的钱,有了几个人的研发团队。在当时,这就是个“可有可无的小项目”。

  站在南望山头往北看,当时的武钢,作为“共和国钢铁长子”,员工12万人,国家花费数亿美元购入的“一米七”轧机设备,同年破土动工。

  无钢就无枪炮,等于丧失了作战的武器;无钢也无其他工业产业,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丧失了发展先机。1978年,武钢冷轧总厂一米七轧机工程第一卷冷轧卷轧钢轧制成功,还上了当年的报纸头版。 此后的十年,武钢的产量、产值、劳动生产率均翻了一番,实现利税翻两番,到“七五”期间,利税已达80亿元。

  而几在同时,利用几盘电炉、几只烧瓶、一台废旧车床,赵梓森的团队终于拉制出中国第一根具有实用价值,每公里衰耗只有4分贝的光纤。但当时还鲜有人意识到,这是一个传奇的开始。

  2001年,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成立。但“中国光谷”,可不是一开始就落在武汉东湖之畔。一共有不下10个城市出台过发展光电产业、建设“光谷”的规划。但咬定光电产业这个“垛口”冲锋,20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3000多位教授,近万名科技人员及大批工厂企业,创新为一根纤细的光纤不断赋能。直到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光通信、光电器件……纷纷形成。

  在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产业成为湖北首个千亿高新技术大产业,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66%,国际市场占有率超25%,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中国光谷”,名副其实。

  迎接硅时代的产业迭代

  1999—2010年,东湖高新区进行了6次托管,经历青春期的急速生长后,22岁的光谷,面积定格在518平方公里,1.6万户企业、30万从业人员,仅光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的总收入,就已突破1000亿元。

  武汉这座曾受益于武钢的工业城市,不再因武钢的喷嚏患上感冒。2014年,钢铁产业首次缺席武汉千亿产业俱乐部。而这一年,东湖高新区武汉工业总产值达6412.30亿元,已超武汉工业总产值半数以上。

  仍是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颁布实施,部署今后十年产业战略,决定了首个主攻对象为存储芯片。当年,武汉新芯制造的闪存芯片累计出货量突破10万片。被称作“工业粮食”的芯片,在武汉已默默研制8年,2006年武汉新芯即在光谷诞生。

  “工业化时代,拼的是钢铁;信息化时代,拼的是芯片。”国家02专项技术总师、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说。

  从钢,到光,到硅。如果说当初一束光,是不经意地投射,那么如今一颗“芯”的奔腾,却是刻意启动。“如果不做这件事,在中国未来半导体产业的版图上,就没有湖北武汉的名字。”回忆武汉新芯诞生十年历程,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武汉)主任、武汉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邹雪城教授说。

  2016年,国家存储器基地在光谷开工。在这个近代钢铁工业的发祥地,武汉有了崭新的使命和担当。

  站在光谷未来三路向西眺望,一大片完成场平工作的广袤土地上,代表我国存储芯片参与全球竞争的长江存储公司,中国首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2层三维NAND闪存芯片,本月将在未来科技城量产。

  不远处,专注柔性显示的天马G6一期产线已量产,而待其在汉新增145亿元投资建设的二期项目也全面投产后,一、二期可年产中小尺寸AMOLED显示模组5500万块,年产值逾180亿元。这一领域,集聚了武汉华星光电、武汉天马、精测电子、尚赛光电等一批国内领先的新型显示企业,成为华为、小米、TCL等民族品牌的显示面板核心供应商。

  一座“硅的城”正在崛起。

  下一个三十年,光谷没有固定答案

  2014年,还发生了很多事:斗鱼创立,专注于“智能人机交互”的武汉泰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创立,华大基因全球(武汉)生产中心投产,华为在光谷投建全新的研发基地……

  这一年,全球最大容量的大数据光盘库、全球首台超重型高精度多功能复合数控机床、全球首创治疗心肌缺血新药、中国首条汽车激光拼焊板全自动生产线、中国第一根中空带隙光子晶体光纤等在光谷诞生。

  一根光纤,幻变出千万个创新因子,孵育出无数个独角兽、瞪羚企业、第二总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播下种子。

  光电子培育成世界级产业集群后,武汉东湖高新区选择在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重点“突围”,成为光谷再创业、再出发的产业路径选择。

  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与现代服务业五大支柱产业板块,将光谷企业总收入送上万亿台阶。承担国家战略的集成电路和半导体显示产业,以及以“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这两大新兴产业正在光谷快速崛起,光谷“5+2”产业新格局基本成型。

  下一个30年,在从“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的新征途上,光谷电子信息产业将做到全球领先,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力争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敢于冒险、崇尚成功、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是光谷的文化基因。60家孵化器、88家众创空间、超过5000家在孵企业,5000多个海内外人才团队、每年2000多场创新创业活动,包含18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内的6万多家企业,将为这座创新之城带来什么?未来有无限可能。

  记者 李佳 通讯员 丁鹏

 

  责编:吴蕾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