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汉向全球人才展开怀抱

2018-12-17 09:27 来源: 长江日报
调整字体

  代表学校出席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推介会,推介10个重大项目及其衍生的66个国际项目;一年之内三次造访无锡,希望在锡设立一个由他所创设的国际创新中心的分支机构……2018年,汉口学院副校长兼国际创新中心主任皮特·萨赫逊的“外事活动”很频繁,这位德国德国国家科学院与工程学院院士已然成为这所武汉高校的“金字招牌”,足够值回后者开出的百万年薪。

  萨赫逊今天在武汉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是他的德国前辈威尔纳•格里希当年无法想象的。

  将时钟回拨到1983年。那一年的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引进国外智力以利四化建设的决定》下发。“引进人才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包括官方的、半官方的、民间的,以及各种国际组织的……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我国科学家、专家、留学生、出国访问学者,去联系和物色在国外的华侨华裔老师、同行、学生和各种亲朋故旧,从中推荐适当的人选,然后由有关部门和单位正式聘请。”现在的人们可能很难相信,一份来自中央的决定,会把引进国外人才的方法说得如此细致。这一方面是改革开放初期求贤若渴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实际操作困难重重使然。

  格里希受聘出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已经是15个月之后的事情,但仍然创造了“第一”——他成为中国国企第一位“洋厂长”,海外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中国对外开放和改革进程中“一件令人吃惊的新闻和成功的典范”。

  

  格里希厂长在武汉柴油机厂加工车间检查零部件质量 新华社资料图

  

  2010年,德国波恩,格里希的儿子(左)代父亲领取“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最有影响外国专家奖”奖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事实上,格里希来汉时的身份,是联邦德国退休专家组织(SES)派往武汉的第一批3个外国专家之一,此行目的是到武汉柴油机厂进行为期4个月的考察,并义务担任技术顾问。若非当时的武汉市领导敢为人先、力排众议,后面两年里“洋厂长”的精彩故事就不会发生了。

  不过,龙头一旦拧开,水滴终将汇成细流。到上世纪90年代,我市很多行业都活跃着“洋专家”的身影,却不再是“令人吃惊的新闻”。

  1996年1月,《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颁布施行。以“就业”的名义进行管理,本身就反映了对国外人才引进的常态化,但步子一时之间并没有迈得很大。例如,《规定》中有这么一条:“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应持职业签证入境,入境后取得《外国人就业证》和外国人居留证件,方可在中国境内就业。 未取得居留证件的外国人、在中国留学、实习的外国人及持职业签证外国人的随行家属不得在中国就业。”

  彼时来汉工作的外国人及其家属,想必会非常羡慕20年后的“后来人”。

  2016年7月1日,武汉市公安局推出“四类外籍人才可获签长期居留许可”等五项出入境优惠政策,进一步为引进外国人才打开绿色通道。当天,来自比利时的弗朗西斯成为第一位办理永久居留证的外籍友人。

  来自美国的梅林夫妇辞职来汉创业,梅林先生先后办起了国际学校和居家养老机构,全科医生出身的妻子梅雪原本在家带孩子,后来干脆与协和医院合作,在协和西院开办了全省首个国际门诊,专为外籍人士服务。

  武汉市外国专家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7年4月1日完成“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的整合工作以来,该局共发放人才工作许可证1089件,其中A类(“洋专家”)411件,占比40%,B、C类(“洋雇员”)678件,占比60%。

  该局孙璠副处长介绍,我市的“洋雇员”来自六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从事企业职员、技术人员、教师和厨师等相关工作。

  以华工科技为例,公司现有外籍员工40余人,主要负责国际业务及技术创新工作。他们帮助公司完成在亚太、拉美、南美、北美、中东、俄罗斯等销售型大区的布局,去年实现国际业务收入增长近七成。

  不论来自何方,来了就是武汉人。为了让这些“新武汉人”融入新家,热情好客的武汉人想尽了办法。

  位于武汉开发区的金色港湾社区居住着300多位外籍人士,是我市外籍居民最多的国际社区。社区成立了国际友人之家,工作人员个个精通英语,提供24小时物业服务。公安部门还在此设立了武汉首个涉外社区警务室。一次,工作人员家访,美国全职太太露西提到,13岁的儿子看到小区一位中国奶奶打太极拳,很想学。工作人员迅速联系上太极爱好者余奶奶,后者高兴地收下了美国小徒弟。

  在采访中,多位外籍人士对长江日报记者表示,在武汉过得很开心。神龙公司采购部副部长、法国人费思麦一家五口住在沌口东风阳光城,和武汉邻居们相处愉快。为了方便交流,他和妻子还特意请了家教给他们上中文课。

  从格里希时代的政府特批、“过客匆匆”,到梅林、费思麦时代的自由流动、安居乐业,国外人才与这座城市“互动”模式的变迁,见证了大武汉不断展开的怀抱。大武汉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反过来又为国外人才提供了更多选择,更为城市的未来预设了无限可能。

  记者文涛 张智 邓志鹏 胡静娴 通讯员刘展 李慧 蔡娅梅 朱晶 王帅

 

责编:吴蕾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