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东湖沿湖景点敞开大门 让东湖绿道与周边融合
市政协委员万琳在小组讨论会上发言 记者金振强 摄
市政协委员在政协全体会议上聚精会神听取发言 记者周迪 摄
长江网讯 “一座城市拼到最后,拼的就是文化,开放就是一种文化。”11日,有代表建议,东湖沿湖景点都应该敞开大门,做好东湖绿道和周边城市功能连接的文章。绿道如何借势周边,发挥优势,相融发展,代表委员为此出谋划策。
沿湖景点都应取消收费
为了东湖天际线,武汉大学不惜炸掉上亿元建造的大楼。现在东湖绿道正在向世界级发起冲刺,武大作为东湖沿线的高校代表,如何发挥优势与东湖进行亲密融合呢?
“一座城市拼到最后,拼的就是文化,开放就是一种文化。东湖沿湖周边的景点都应该取消收费,敞开大门,挖掘故事。”市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黄经南说,文化内涵和东湖定位有关,西湖有故事,东湖也有故事,九女墩、梅园、省博,可以进行串联。他说,武大校园属于国家文保单位,也是东湖风景区的十景之一,每年樱花节人流量可达100万,若将这些游客引流到东湖绿道,也是一种旅游融合。
“现在东湖宾馆都对外公开了,游人是可以进去参观的,如果将沿湖周边的景点都打开大门,做好融合配套措施,文化内涵必然会得到提升。”
黄经南还建议,绿道旅游体系建成后,还要做好“和城市功能连接”的文章,“像西湖周围有很多商业体,年轻人很热衷,也能带动经济消费。而东湖绿道目前的配套还欠缺,下一步需要加强。”
(记者汪甦 匡志达 通讯员刘金峰)
利用智力密集优势
“景中村”改造成智谷
“东湖是世界级风景名片,武汉大学是世界级最美大学。这两个世界级美景之间,却夹杂着格格不入的‘景中村’。”市人大代表、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刘成奎透露,随着两湖隧道的建设,“景中村”改造将于近期同步启动。
“景中村”的功能定位如何?刘成奎介绍,这一带不宜再用作居民居住,“这个地方面积虽然不大,但临山临水,我建议布局科技研发类的总部、高科技产业孵化中心。”
他提到,“景中村”结合了武昌区的“中科武大智谷”计划,也被涵盖纳入了远期规划。智谷在高校周边布局,也顺应了世界主流趋势,美国硅谷就布局在斯坦福大学附近,日本关东科学园区也在高校周围。“如果‘景中村’改造成一个景观和东湖美景匹配,同时又能建设一个智谷,集中利用中科院、武大的智力密集资源,给高校的学子学习之余提供创新创业平台,未来前景可期。” (记者汪甦)
以高校龙舟赛
带动国内外大学交流
“武汉因水而灵气十足,水资源是城市一大优势,而东湖的水面太安静了,没被‘搅活’。”市政协委员冯莉认为,借助水上项目的举办,东湖的水文章可以写得更漂亮。她以武汉每年举办的龙舟赛为例,解释自己的想法。
从1987年至今,武汉民间龙舟赛有30年的历史。2012年“同城双星”龙舟赛在东湖开赛,临东湖的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成立龙舟队参赛。“但赛事多靠政府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另外,市民熟知的东湖水上项目也就这一个,种类过于单一。”冯莉建议,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应引进更多市民可以参与、便于普及的水上项目,让东湖的水面“动起来”。
“武汉高校林立,学子众多,建议以高校龙舟赛为切入口,带动在汉高校的广泛参与,营造大学之间的交流氛围,加深学子的城市情结。如果能将赛事与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一起举办,更将促成东西方大学交流。”冯莉说。 (记者张隽玮)
责编:彭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