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示范园里的湿地效应"候鸟也能在这儿栖息了"

2017-12-13 15:21 来源: 鄂尔多斯日报
调整字体

  “候鸟也能在这儿栖息了”

  ——产业示范园里的湿地效应

  “公司是2009年成立的,到现在七八年了,通过我们的努力,这片区域的生态环境可以说有了看得见的改善,而且,候鸟也能在这儿栖息了。前年来过几只灰鹤,去年结伴来了100多只!”杭锦旗宏倡农牧林开发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卢浩如是说,话语间充满欣慰、底气十足。

  十足的底气源于勤恳的实干,作为自治区、市、旗三级政府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杭锦旗宏倡农牧林开发有限公司一直在治沙的道路上不懈探索。2009年8月,公司在杭锦旗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落户,以打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品牌为目标,着力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规划建设集优质牧草种植、现代化养殖、饲草料及畜产品加工、生态农业、旅游观光、沙漠化治理为一体的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地处库布其沙漠西北端,园区内土地为沙化盐碱地,从成立至今,公司始终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致力于沙漠的改造和生态的修复,而改造沙漠、修复生态的根本便是土地改良。公司遵循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在土地改良过程中,为了不造成二次沙化,不造成盐碱化,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剂量和范围,避免土地成为农药化肥残留板结土地,采用物理、生物及植物修复三种方法进行改良。物理方法是利用红泥、风化煤、脱硫石膏和粉煤灰等改变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减少风害损失;生物方法是利用动物氨基酸肥和有机生物菌肥治理盐碱和荒漠化土地,从根本上改良土地;植物修复法是通过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自然条件的乔灌木及牧草,如梭梭、沙棘、杨柴、沙打旺、甘草、苜蓿、藜麦等作物,通过沙生作物的蓄根和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改变土壤性质和肥力,防风固沙。截至目前,公司已经投资4亿多元,平整修复沙漠化土地7万亩,其中成功改良土地并种植苜蓿、沙打旺和杨柴等优质牧草2万亩,恢复性种植梭梭、沙蒿、柠条、沙枣等沙生乔灌木3万亩,2017年新改造2万亩土地,其中滴灌园区12000亩,喷灌园区8000亩。同时,公司依托生态治理成果,延伸绿色产业链,优化种养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建成占地面积514360平方米的牛羊圈舍31栋和标准化奶站一个,截至2016年底,阿尔巴斯肉羊存栏500只,西门塔尔肉牛存栏200头,2017年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不忘履行社会责任。公司以流转土地的农牧民以及周边农牧户为主要扶持和利益联结对象,通过创新和加强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农牧民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农牧民以土地参与经营权入股,实现“保底+分红”的双重盈利保障。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公司还优先以长期雇佣,并结合季节工、短工和临时工的形式雇佣周边农牧民,部分解决当地农牧民的就业问题。通过探索实施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农牧民在“种养加”过程中的组织化程度,做到了在对接市场中保障农牧民利益,在生产经营中提升农牧民技能,在合作共赢中改善农牧民生活。巴音温都尔嘎查居民诺日布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说:“我们家的土地流转给了公司,我再在这儿专管养羊,一年有十来万元收入,比起公司来这儿之前,我们家一年纯收入也就万数来块钱,这就大不一样了!”

  发展的后劲还需科技支撑,公司一直和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科研实习基地,并合作试种南美高寒物种藜麦;中国农业大学在公司园区利用粉煤灰和聚丙烯酰胺等材料打造抗风沙、保持水土试验田;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院杨青川教授在公司园区内试验繁育国产苜蓿品种“中苜2号”籽种。此外,公司于2015年建立了水土分析实验室,在做一部分基础研究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探索适宜当地环境的高附加值作物,先后试种苜蓿、沙棘、黄芪等非原生作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2017年,新试种水飞蓟、红枣树、神州草及构树等作物,继续探索发展之路。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