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其治沙留住了年轻人、留住了希望

2017-12-13 15:02 来源: 新华网
调整字体

  美《国家地理》沙漠摄影师:库布其治沙留住了年轻人、留住了希望

  采用“孙子兵法”,以路划区,分而治之,通过穿沙公路把沙漠化整为零,在公路两侧种草植树。新华网发(乔治·斯坦梅茨航拍于2016年9月)

  “我几乎走遍全球所有沙漠,看到的都是沙漠与绿色在不断抗争,与人不断抗争。但中国的库布其不一样,这里的人们靠智慧与沙漠共存”,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乔治·斯坦梅茨22日对新华网记者说。

  专注于全球沙漠风光拍摄近20年,乔治·斯坦梅茨几乎跑遍了全球所有极端沙漠,在被沙漠风光深深吸引的同时,他也为沙漠留不住当地的年轻人而感伤。

  2016年9月,斯坦梅茨第一次来到中国最东部的库布其沙漠。近1.8万平方公里的沙漠,三分之一被绿植覆盖,他被这一幕深深震撼,“感谢库布其人民,守住了沙漠向东扩张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是斯坦梅茨第二次来到库布其,他说:“我这次计划拍沙漠里的人如何在春天里播种、植树,要为世界讲述更详尽的库布其治沙故事。”

  斯坦梅茨向记者展示了去年航拍的库布其沙漠的照片,视角广阔、清晰、全面。他说:“我喜欢航拍,这样可以鸟瞰到每一块土地如何被利用,每一片土地下民众如何在生活。”

  斯坦梅茨说,“这里的人们靠智慧与沙漠共存,特别是亿利资源集团近30年带着大家靠治沙脱贫,留住了这里的年轻人,也留住了人们生活的希望。” (记者 郭丹)

 

  库布其沙漠里纵横交错的穿沙公路网。1999年,当时还是化工厂的亿利资源集团带领领库布其人民修建了第一条穿沙公路,打开了大规模防沙治沙的序幕。如今,纵横交错的穿沙公路网,让沙漠出行十分便捷。新华网发(乔治·斯坦梅茨航拍于2016年9月)

 

  沙漠里的牧民家园,前面是农家乐餐饮区,后面是生活区,右面是牛羊圈养区。沙漠里的农牧民如今都住进了现代化的“牧民新村”,搞起旅游、牧家乐、当起生态工人。多元化的就业机会,让他们从生态难民转变为生态富民。新华网发(乔治·斯坦梅茨航拍于2016年9月)

 

  骆驼曾经是沙漠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如今成为向人们展示生态美景的载体。新华网发(乔治·斯坦梅茨航拍于2016年9月)

 

  今天的库布其七星湖畔绿意盎然,草肥水美。新华网发(乔治·斯坦梅茨航拍于2016年9月)

 

  亿利种子资源库,专心于沙漠生长植物的挑选与培育。目前已经培育了1000多种耐寒、耐旱、耐盐碱的绿色种子。新华网发(乔治·斯坦梅茨航拍于2016年9月)

 

  亿利集团在沙漠修建的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板下面种植的是甘草。“治沙+发电+种植+养殖+扶贫”的模式在这里展开。新华网发(乔治·斯坦梅茨航拍于2016年9月)

 

  生活在1.86万平方公里的库布其沙漠的农牧民,是这场历时20余年治沙扶贫行动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做大的受益者。新华网发(乔治·斯坦梅茨航拍于2016年9月)

责编:刘思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