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之父"忆一生三次流泪

2017-06-30 15:25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调整字体

  

  黄院士与青年科研人员

  黄旭华院士早年工作照(左一)

  黄旭华院士在办公室

  长江网讯(长江日报记者胡雪璇)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的职业曾经与世隔绝,充满神秘感;为了工作需要,他隐姓埋名30多年,父亲临终时都不知道他究竟是干什么的;90多岁的他依然在工作一线忙碌,不知疲倦。

  30日在中南剧院举行的德高流光——6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湖北·武汉)现场交流活动上,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719所名誉所长黄旭华,回忆了自己一生中三次流泪。

  第一次是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时。所有参试人员明白,中国只有常规潜艇下潜经验,而核潜艇要复杂得多危险得多,稍有不慎就是艇毁人亡的后果。

  黄旭华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参试人员在实验前给家里写了遗书,有的人在宿舍唱起《血染的风采》。“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

  当实验成功,潜艇成功浮出水面的时候,“我很激动,我没有苦,但我满脸都是泪水”。黄旭华说。

  在执行绝密任务的30年间,黄旭华父亲重病去世,老人至死不知道儿子在做什么工作、在哪里工作。二哥去世,黄旭华也没能回去送行。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战略核潜艇的情况渐渐被报道出来,黄旭华给母亲寄去一本杂志,上面隐晦介绍了他们研制核潜艇的事迹。

  黄旭华的母亲一而再再而三地阅读这篇文章,她在痛心之余也深深自豪。老人把一家人召集过来,只说了一句话:“三哥(黄旭华)的事情大家都得理解、要谅解。”

  听到这件事,黄旭华又一次落泪了。

  第三次是黄旭华回家乡给父亲上坟时。黄旭华说:“我离家30年,父亲重病了,我回不去;去世了,我回不去。父亲临去世,只知道我在北京的邮箱号。”

  “父亲啊,不孝的儿子来看您了。”在父亲的坟前,黄旭华第三次留下热泪。

  武汉正大力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力争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黄旭华寄语在校大学生们:“一定要努力学好知识、学好本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热爱祖国、廉洁奉公的人。要为祖国,为社会,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责编:毕婷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