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世界飞行者大会,打造武汉航展之城

2017-02-17 10:24 来源: 武汉晨报
调整字体

    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新征程,让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使群众期盼变为美好生活。代表委员们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围绕招商引资、建设世界级地铁城市、滨水生态绿城等积极建言献策。

  热词:“一号工程”

    打造武汉航展之城

    年底,首届世界飞行者大会(WFE)将在武汉开发区(汉南区)通航卫星园区举办。市人大代表周慧明建议,借力世界飞行者大会,打造武汉航展之城。

    据预测,世界飞行者大会将吸引270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飞行爱好者,每天接待观众将达10万人。武汉体育中心已明确支持武汉打造民用航空武汉展,每逢单数年在武汉举办世界飞行者大会,与军用航空珠海展相呼应。未来,这里还将举办2019年世界军奥会。

    目前,该园区正以低空领域开放为契机,以航空运动为切入点,发展通用航空、卫星产业,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成以通用飞机及零部件制造、飞行培训、营运维修、展示交易、卫星设备研制为主的产业体系。

    通用航空是一个未来新兴战略产业。我市应抓住机遇,明确提出打造全国通用航空综合示范区并制定具体方案,出台详细政策,以促进全市通航产业的大发展。(记者龚齐飞)

    热词:快速交通

  岱黄收费站盼尽快取消

    “到新城区的收费站没有取消的只剩下岱黄高速收费站,请求市政府尽快取消岱黄收费站。”昨日,市人大代表、黄陂区区长曾晟在市领导参加黄陂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这一请求。曾晟代表的这一请求也是黄陂代表团多位代表的心声。

    据悉,岱黄公路始建于1985年,1992年改建并设立收费站收取车辆通行费。目前,岱黄公路收取车辆通行费增加了过往车辆成本,制约了黄陂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市人大代表、黄陂区交通局长柳育青介绍,黄陂区委、区政府一直致力于争取取消岱黄收费站,一直在与路权方进行沟通协调,今年春节前,随着路权方的移交,目前已与新路权方初步取得好的意向。

    柳育青代表透露,在后期做好安全评估的前提下,考虑两种方案取消收费:一是保站免费,二是直接撤站,黄陂区政府将在确定具体方案后,尽快实施推进。(记者彭学武)

    热词:亮点区块

    建汉正街历史风貌街留下“老记忆”

    汉正街是武汉的一张名片,在改造升级同时,能否打造一条汉正街历史风貌街区,让大家来到这里,还能看到过去老汉正街的繁华。昨日,市人大代表胡亚非在谈及进行汉正街改造时建议,在改造时应注意对汉正街的文化保护。

    汉正街新安、九如片是开发改造的重点,而该片区存在大量的历史文化建筑。新安书院、红十字会旧址、药帮一巷青石板路等18处历史遗址都在该区域。其中,新安书院是武汉市唯一具有近400年历史的残存建筑,浓缩了百年汉正街的历史,具有较大艺术价值。

    胡亚非建议,由政府牵头,通过PPP开发模式,打造“汉正街历史风貌街区”。(记者夏晶 陶常宁 通讯员杨丽)

  热词:空间优化

    西迁京广线为城市发展腾空间

    昨日,市人大代表杨忠胜在小组讨论中提议,优化调整京广铁路武汉城区段布局。

    京广铁路大动脉为武汉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随着城市发展,这段铁路与城市建设不匹配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铁路两侧群众交往不便;大流量对外客货运输使武昌站、汉口站周边区域极易形成“堵点”;铁路穿越汉口、汉阳主要城区,设立的多处桥梁、涵洞成交通“痛点”;铁路横穿汉阳琴台、龟山地区,对该地旅游影响较大。

    他建议,结合武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将京广铁路城区段向武汉市西侧迁移,设立武汉西车站。

    如果京广线西迁,长江大桥取消铁路通行功能,现有下层桥面经技术论证后可以改造为城市道路4车道,与上层桥面实现“上下分离式”双向8车道通行。(记者陶常宁)

    热词:世界级地铁城市

    打造轨道交通产业链

    据悉,已列入我市第四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地铁19号线、20号线将采取中低速磁悬浮技术建设,在我市尚属首次,它的速度能达到140至150公里/小时。作为武汉地铁集团董事长,市人大代表周少东说,近年来,武汉轨道交通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742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资达4000亿。按照市场计算地铁项目每投资1亿元,将直接带动GDP增长2.63亿元,仅去年355亿元的地铁建设投资就带动了1000亿GDP。

    地铁建设投资主要可以带动工程建造行业、设备制造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以及有效化解过剩产能行业。在工程建造业,地铁建设投资促进了中建三局、市政集团等在汉央企和市属国企的发展。在设备制造行业,已经实现武汉地铁车辆“武汉造”,及汉产盾构机的运用。

    在高科技领域的实践,武汉地铁集团与烽火科技、法国泰雷兹公司合作,成立智慧地铁公司,实现了国内也是世界首次LTE-M系统承载CBTC业务工程化应用。未来还将加强与在汉高校的紧密合作。

    他建议,我市应围绕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超前谋划,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轨道交通产业链,助力武汉经济发展。(记者陶常宁 夏晶)

    热词:四水共治

    进一步推进“环湖路”建设

    “四水共治”怎么治?治哪些?在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市政协委员、江夏区金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俊建议,推进“四水共治”,政府应进一步推进环湖路的工作,既可以实现保护湖泊的目的,也能让市民享受湖泊资源。

    目前,水务部门对湖泊成立了巡查制度,在湖泊管理条例中也明确了湖长制,但是管理还没有固化到湖泊周围。他建议,对目前具备条件的湖泊,加大推进建设环湖路,对于尚未具备条件的湖泊,进行整改打通,创造条件建立环湖路。环湖路的建设既保护了湖泊,预防违法回填、侵占湖水等行为的发生,也能把湖泊资源留给老百姓共享。(记者谢冰林)

    今年汛前,我市排滞能力将提升50%

    市人大代表、市水务局局长左绍斌表示,我市四水共治方案即将出炉。

    在防涝上,武汉市城区一般在5月份开始关闸,汛期每个家庭用的水都得用泵站抽排到江里。去年7月1日至6日,南湖地区4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降雨2.5亿立方米,这些水全靠一个泵站抽排,泵站一天只抽排一千多万立方米水,抽排20天才排完。整个武汉市的排水能力极度不足。

    今年汛期前,我市将建成江南泵站、后湖四期泵站等12个骨干泵站,实现南湖、汤逊湖、汉阳地区能力倍增,城市抽排能力提升50%;2018年前将新改扩建城排泵站12座,实现抽排能力在现有基础上翻番。同时提升骨干港渠过流能力,新建排水管涵项目,共300公里,排水管网覆盖率大提升。到2020年,实现汤逊湖,武湖等重点水系排涝安全,实现城市排水防涝能力达到“二十年一遇水平”。

    治污水方面,将实施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工程,污水管网完善工程,工业水污染防治,减少城市面源污染整治等措施。2017年,实现全市建成区湖泊全面截污,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全市建成区湖泊港渠全面截污,全市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5%以上。要全面解决,真正做到水清,可能是一个更漫长的时间,治污水问题上还需要全民参与。(记者舒翔宇)

    热词:滨水生态绿城

    把楼顶建成空中花园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样的景致,不应只出现在古人的诗句中,还要出现在城市人的生活中!”昨日,市政协委员罗传宏畅想“滨水绿城”,呼吁把城市的楼顶打造成空中花园。

    罗传宏表示,推进生态绿色城市建设,不仅要建设很多公园和绿道,也要将与市民最亲近的楼顶利用好,种上花花草草,再种上瓜果蔬菜,放上一茶一几,到了楼顶就是世外桃源。如果每一座建筑的楼顶都建成空中花园,不但能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让市民回归自然,还能美化城市,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建议以政府倡导主导、市民积极参与方式,启动城市空中花园建设。(记者贾雪梅)

    挖掘日光湖的旅游价值

    “开发利用日光湖,打造湿地生态旅游经济带,既是对水生态资源的利用,也是提升城市‘水’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昨天,市政协委员、武汉鸿瑞集团执行董事曾淑琴说,打造滨水绿城,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做好“水文章”,要充分挖掘相距木兰天池3公里的日光湖的旅游价值,打造新的旅游增长点,改变目前木兰天池旅游“一日游、半日游”,客不留宿的情况,拉长延伸木兰天池旅游链条。

    曾淑琴建议,建造环湖乡野环形绿道,通过绿道建设,打造集运动休闲、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健康城郊运动功能活动区域,也可以作为如武汉马拉松、自行车赛、攀山比赛、徒步比赛等运动赛事的场地,让市民们在健身竞技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记者朱佳琦)

   世界级滨水夜景要有“景深”

    如何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市人大代表卢华认为,不仅要白天好看,更应在晚上魅力四射,不仅仅局限于一线江景,更应该是一幅美丽的立体画卷。

    过去受诸多因素影响,两江的亮化区域和载体主要集中在“一线建筑”,形成“平面化”式的城市夜景。在伦敦泰晤士河等世界级滨水夜景带,滨水城市夜景界面层次丰富、立体,其夜景灯光不仅仅局限在亲水第一层面,而是向城市内部延伸了数公里,在滨水主轴上能感受到城市空间的“景深”,创造更大气磅礴,具有城市特色的滨水夜景。

    武汉拥有得天独厚的三镇鼎立格局和壮美的长江景观,南岸嘴、龙王庙、绿地中心、长江大桥这些打着强烈武汉烙印的景观,亟待亮化挖掘。

    卢华建议,在进行长江主轴的景观亮化工程时,灯光布设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最终实现见光不见灯,使照明对视觉、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记者夏晶 陶常宁 通讯员杨丽)

    启用艺术大师为城市建筑调色

    “一个城市的建筑色彩要与这个城市的自然人文相得益彰,湖泊边的建筑色彩可以设计成淡雅风格,也可以浓墨重彩,彰显大胆的个性设计,但无论哪种风格都要和整体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这样才有美感!”昨日,市政协委员胡晓玲畅想“滨水绿城”,呼吁启用艺术大师为城市建筑调色,让我们的城市界面都是一幅艺术作品,整个大武汉鸟瞰像一幅画,融入其中能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气息,这样才不辜负大江大湖的天然禀赋。

    胡晓玲表示,目前武汉的建筑既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有很多别具特色的老建筑。但从整体来看,这座城市的色彩比较杂乱,造成城市间的差异越来越少,面貌越来越雷同,也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失去归属感。城市色彩要突出城市的自然美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还要反映城市的历史文脉、文化底蕴。(记者贾雪梅)

责编:宋菁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