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层干部艾萍:社区大家庭的暖心人

2016-05-19 09:49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长江网记者 叶圣凡 通讯员 李斌 吴永寿)18年前,年仅27岁的艾萍通过汉阳区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招聘考试,只身一人被分配到永安堂居委会(2000年更名为汉沙社区)任职。没有像样的办公用房,只有一枚居委会印章,一辆破旧自行车,一个发黄的布包,便成了她为14个村湾、3700余户人家、7000余名居民群众服务的全部“家当”。如今,在汉阳王家湾商业圈的汉沙社区已旧貌换新颜,拔地而起的三层社区服务中心、干净整洁的道路、宽敞舒适的居民活动室、一应俱全的居民办事大厅……繁华陪伴,闹市取静,永丰街汉沙社区党总支书记艾萍用她18年的无悔青春,见证了社区发展的历史印迹。

 

  几年来,汉沙社区先后荣获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市“和谐示范社区”、“社区体育活动先进社区”等称号。艾萍多次获得湖北省先进工作者、武汉市百优社区工作者、武汉市民调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真诚服务散居居民

  汉沙社区(2007年5月,由汉阳区琴断口街区划调整到永丰街管辖)东连龙阳大道,西邻磨山社区,南临武汉摩尔城,北通汉阳大道,由赏新园小区、杨家大湾、采石场家属区及快活岭片6个自然村组成,面积约10平方公里。18年来,艾萍的走遍了这方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一个也不能落下”是艾萍常挂在嘴边的话,因社区管理地域面积大,居民居住分散,如何服务好这些散居的居民,则成了艾萍工作的头等大事。“我们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要让每位居民都在这里感受到温暖。”艾萍常常教育和引导社区年轻工作人员,要热情接待每一位居民,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社区民政管理工作任务繁重,重点人群情况复杂多变,为准确掌握散居的离退休人员基本情况,每年的4月份,都是艾萍最忙的时候。她总是主动带着年轻的专干下到各个村湾、居民点,了解离退休人员情况,确保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发放工作顺利开展。

  今年4月,连续10多天的阴雨,严重影响离退休人员的登记核查工作,为保证辖区每一位离退休人员的数据准时上报,艾萍每天早上7点钟就到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安排好一天的工作任务,就拿着文件袋,披着雨衣,骑着电瓶车去村湾、居民点了。很多同事不理解,常常劝她歇歇。她回答道:“社区的工作,大家不齐心协力地做谁做?年轻人的工作经验少,需要老同志带一带,帮一帮。居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事情,看起来是小事,我们可要当大事去做,马虎不得的。”

  艾萍整整忙活了半个多月,终于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也正是因为这份执着,艾萍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家住赏新园的肖爹爹,今年68岁了,每次谈到艾萍,他都是笑得合不拢嘴,“一到下雨天,我的风湿就会犯,腿疼得根本出不了门。这个时候,艾书记都会到我家来探望,还给我带些牛奶水果。她真是比我的亲闺女还要亲……”对每位前来社区咨询的散居居民,她都会认真、耐心的给以解答。同样,对待各类上访人员,她坚持按照党的政策办事,入户了解动态,与上访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化解各类矛盾。

  

 

 

  家住赏新园的孤寡老人罗福林,因中风卧病在床多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养老机构,生活没有了保障。艾萍了解情况后,立即安排工作人员轮流照顾老人饮食起居,自己也常常拎着大包小包东西往老人家跑,帮她换洗衣物,天冷了送被子,天热了送凉席。最后,艾萍每次去罗福林家,附近居民都会笑着说:“艾萍,又回娘家啦!”2008年3月,罗福林老人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83岁,艾萍得到消息之后大哭一场,“习惯了往罗婆婆家跑,她这一走,我只感觉心里缺了些什么。

  18年来,谁家散居在哪个社区,家里几口人……艾萍都了然于心,始终坚持将周到服务贴近老百姓的心坎。

  贴心服务王家湾商圈

  汉沙社区位于汉阳王家湾商圈西南角,随着武汉摩尔城、家乐福、大洋百货、好美家、金逸国际影城、国美电器等商业名店的入驻,王家湾地区的人气渐渐“旺”了起来。在人口流动量增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如何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做好社区稳定工作,又成了艾萍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伴随着王家湾商圈发展的潮流,社区既面临巨大发展机遇,又承担着大量社会事务。为此,艾萍带头将社区150余位党员联合起来,组成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小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辖区的维稳工作。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普通居民、流动人口、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家庭的生活质量,艾萍有针对性的的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在艾萍的心中,始终有一把尺子,丈量着自己和群众的距离。曾几何时,汉沙社区有个“三多”的外号,即:残疾人多,下岗职工多,困难群体多。一段时间,社区连续为510余户困难群体办理了低保。

  艾萍觉得,要彻底解决居民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就要从抓好居民就业入手,变“输血”为“造血”,真正解决居民家庭“脱贫”。她不遗余力,四处奔走,多次组织各类的免费就业培训班,给居民讲解就业技能,同时联系爱心企业,为他们介绍工作、推荐岗位,并组织人员参加各类招聘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艾萍10多年的不懈努力,社区一举摘掉了“三多”的帽子。

  家住戈一村的南女士,原是武汉某企业的职工,因企业改制下岗,失去工作的她变得茫然不知所措。不久后,家庭又发生变故,工作和家庭的双重打击令南女士一蹶不振,生活变得更加艰辛。艾萍了解情况后,积极帮助她办理了低保,暂时缓解其燃眉之急。2008年,42岁的南女士生下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然而,新生命产生的甜蜜负担又让她犯了难,南女士一家仅靠低保和做临时工难以维持。艾萍一方面对她进行帮扶,另一方面鼓励她参加就业培训,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如今,南女士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了。26岁的小李,父母双下岗,自己因疾病造成行动不便,一家人生活很困难。艾萍上门了解情况后,为他们一家办理了低保。一次,在和小李的交谈中,得知其不愿意成为父母的负担,希望能通过双手改善生活,尽一份孝心。艾萍记在心里,推荐他到一家爱心企业当仓库保管员。小李的勤劳肯干得到企业的认可,成了一名优秀的仓库保管员,人也自信了很多。

  全力服务社区建设

  艾萍刚到社区上岗,由于没有办公用房,社区工作难以展开。“穷则思变”。1998年5月,她自筹资金5000元,又积极争取共建单位的支持,投资4万元,买下了一间不到70平方米的房子,社区才有了一个“像样”的办公场所。没有集贸市场,辖区居民买菜很不方便,她又想方设法,集资建起了一个集贸市场。没有健身活动场地,她联系相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开辟活动场地,安装健身器材。一件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居民们心满意足,使得汉沙社区渐渐成为了自己的家。

  2006年6月,随着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建设,汉沙社区改建了汉阳区第一个面积达300平方米的活动板房,同时,艾萍对社区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升级改造。在人员方面,引进了医保、社保、低保、残疾人、人口计生等专职人员,“一对一”的为居民开展“零距离”服务。社区还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居民活动室、会议室、图书阅览室等活动场所一应俱全,让居民群众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活动空间。

  2012年4月,汉沙社区成为武汉市第一批国标社区的示范点,拆除了原来由活动板房组成的党员服务中心,新建一个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综合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很多居民认为,建设这样大的办公用房损害了部分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阻挡阳台光线,曾一度阻止施工。甚至有居民恶言相向,扬言要给艾萍一点颜色看看。面对居民的不理解、不支持,艾萍没放弃,她带领社区的“娘子军们”每天到居民家中做工作,和居民认真沟通,摆事实,讲道理,了解他们思想动态,所需所求。最终,不到一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原办公用房的拆除工作。当时正值盛夏,天气再热,工作再忙,艾萍都会到工地上转转,看看进度,和居民拉拉家常,做好各项保障工作,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如今,社区设置了电化教育站、文化娱乐活动室、图书室、爱心超市、谈心室、青少年活动空间,以及篮球场、健身路径器材等,并成功引进中百超市、武汉市汉沙医院,居民出门就能交电费、水费,购物,看病,充值公交卡,随时能到宽敞舒适的活动室健身、舞蹈、打乒乓、练太极等,社区居民群众完全享有了“五分钟服务圈”的便利服务。

责编:王玉涛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