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波粒二象性 既具波动性又具粒子性

2017-02-15 16:49 我要评论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历史上,关于光的本质,先后形成了粒子说和波动说两种观点,整个物理学围绕着光究竟是波还是粒子而展开了一场大论战。两大学派的博弈,最后以爱因斯坦的波粒二象性的观点而结束,即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按下操作按钮,触发液晶显示器开始播放关于光的特性的影音视频,旁边的爱因斯坦仿真机器人开始讲解人类对光的本质不懈的探索历史以及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科学原理。

  人们对光的本性的探讨,始于十七世纪的大争论。一方面,牛顿提出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按照惯性定律沿直线飞行的微粒流。另一方面,惠更斯提出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一种特殊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由于牛顿崇高的学术地位,在一个多世纪内,微粒说在物理学界占统治地位。

  直到十九世纪初,托马斯?杨的双缝实验为波动说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随后麦克斯韦提出的光现象与电磁现象统一理论,进一步确立了波动说的地位。

  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动性也具有微粒性。

责编:江婧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