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发展史 激光家族及其应用

2016-12-16 11:35 我要评论 来源:
调整字体

  长江网讯 激光发展史

  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了自发辐射与受激辐射理论。受激辐射理论是指大量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在一束弱光的激发下,会同步的发出一束与激发光性质相同的光。

  1953年,美国物理学家Charles Townes在微波波段实现了受激辐射的放大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微波激射器(英文缩写maser)。

  1958年,美国科学家肖洛(Schawlow)和汤斯(Townes)从实验上获得了光的受激放大效果。并且据此提出了激光产生的原理,从而为激光器(laser)的诞生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也正因为如此,作为激光器发明的先驱,汤斯(Charles Townes)因此获得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后,在科学界掀起了一股寻找激光器的热潮。其中,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休斯实验室的科学家梅曼首先获得了成功。于1960年制成了红宝石激光器,它所产生的红色光束是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束激光。

  从此以后,各种激光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目前已出现了固体、气体、液体、半导体和光纤等多种类型的激光器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第一台激光器于1961年诞生在由王大珩院士领导的长春光机所。这比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的出现仅仅只晚了一年。

  激光家族及其应用

  激光家族有很多成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它们进行分组。(比如按频率区分有红激光、蓝激光、绿激光。从原理来分,有氦-氖激光、二氧化碳激光、二极管激光等。根据连续性可分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脉冲激光有微秒级,也有纳秒,皮秒,和飞秒激光。此外还可根据激光的强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级别越高强度越大,相应也要求采取更严格的保护措施)激光发射器也有多种,如固体激光器(输出能量大、运转方式多)、气体激光器(输出光束质量高、连续输出功率大)、半导体激光器(能量转换效率高、易于进行高速电流调制、超小型化、使用寿命长)、液体激光器(激光波长连续可调谐)、自由电子激光器(非常高的能量转换效率、输出激光波长连续可调谐)等。展柜展示了激光在机械加工、通信、医疗、美容、计测等不同的领域的应用情况,大家可以通过多媒体屏幕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领域,观看相应的产品介绍界面。

  责编:江婧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