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头侗寨--湖南最古老的侗寨,一个让灵魂发呆的地方

2018-04-04 17:35 我要评论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文/张威)当我们在现代社会疯狂的追求“高新快”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个静谧安逸的地方,安放身处都市的压力和不安。

IMG_256

  双脚走得太快,我们需要有一个地方,让我们的灵魂喘口气。我们需要有一个地方,质朴而厚重。有几处古宅,有一份静谧,有白发的老人,欢乐的小孩,要有清风也有歌谣。

IMG_257

  我们需要有一个地方,一个让灵魂发呆的地方。

  在湖南西南的边陲,有一处深山里的小城,它被评为中国最美县城,风景如画居人如诗。它叫做“通道”,这座小城有着“湖南最古老的侗寨-芋头古侗寨”。侗(dong,第四声)族有着苗族一般的能歌善舞,但最迷人的是他们“骨子里浪漫的血”和“一颗艺术家的心”。芋头古侗寨无处不体现着这份浪漫和艺术。芋头古侗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距今已经有650年的历史,比故宫还古老近半个世纪。

  相传明朝洪武元年,一位侗族姓杨的青年带着猎狗赶山,当赶山至芋头界一带时,猎狗在一块草坪上趴下,就是不肯走。主人万般无奈,只好说,我向空中抛食三次,你能接住,我们就留下来住家。结果猎狗无一落空,青年人信守诺言,在芋头砍树搭棚,住了下来。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青年人与逃难躲进山里的女子结了婚,这位姑娘能歌善舞,相传芦笙表演技艺就是由她带来的。夫妻两人生儿育女,繁衍杨姓宗室。现遗存寨中的“萨岁坛”,就是为祭祀这位祖母而建。

IMG_260

  芋头廻龙桥,始建于乾隆42年。上世纪70年代,因年久失修,古桥受损。到了2009年,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捐建,廻龙桥重建竣工。在新修的廻龙桥附近,一处荒草丛生的地方,依稀可见一块印着“津梁有托”的石碑,这是乾隆年间遗存下来的。

IMG_261

  芦笙鼓楼九重翘檐,塑有龙凤花鸟图案,雕梁画栋,栩栩如生。

IMG_262

  崖上鼓楼,始建于乾隆五十四年,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脚的吊脚楼,一面临崖,一面靠山。按皇宫建筑格式,层层叠加,所以异常坚固,数百年来,仍如磐石般稳稳立于悬崖峭壁之上。鼓楼内部为纯木结构,不施一钉一铆,几百年风吹雨淋依然牢固如初。看这内部的结构有序、严谨,由衷的感叹侗族先人的智慧。

IMG_263

IMG_264

  乾隆古井,乾隆古井始建于乾隆56年(公元1791),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传说,某年古寨遭受旱灾,河水干枯,全村人仅靠这口古井取水,一天,一位高僧云游到此,高僧口渴停下向一位正弯腰舀着井底水的瞎眼老婆婆讨口水喝,善良的瞎眼老婆婆二话不说,将仅剩的一口水送给了高僧。高僧喝完水,取下随身携带的一颗念珠,投入井中,顿时股股清泉涌了上来。高僧也盛了一碗泉水,叫老婆婆喝下,老婆婆喝完这碗水,顿感眼睛明亮了,一头白发变成黑发。这时,这位高僧突然化做一位仙人乘鹤而去,据说这位高僧是南极仙翁变的,那位老人就是侗族祖母“萨玛”,也活到108岁才过世。水井既是生活的见证,也是历史文化的留存,乾隆古井因历史而得名又因历史而传史,其间不乏岁月的沧桑和人文的厚重。

IMG_265

  小布达拉宫因民居建筑群落错落有致,极像西藏布达拉宫建筑格局而得名。此区域的民居层层叠叠往山上走,一层接一层,分布在坡上,高如云端,壁为壮观,就像远在西藏的布达拉宫,依山垒砌,寨子连山山连云,白云连天。

IMG_266

  古驿道,修建于嘉庆年间,以108级“萨岁阶”为起点,长1.6公里。古时候这条古驿道是广西、湖南通往贵州的商贩们贩盐、贩米或者从事走亲访友的主干道。走在这座历史氛围厚重的千年侗寨,不能着急,没有目的,但是一定会有惊喜,你想要的在这里都能找到。就像生活,你喜欢的总会来。

IMG_267

  所以再穷也要去旅游,再苦也要有理想。不怕路遥,只怕心老。

IMG_268

  芋头古侗寨,在最美的春天里。在这个湖南最古老的侗寨,做一些比春天更美好的事情。

IMG_269

责编:柳昕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