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治理张扬城市活力

2016-12-07 16:08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武汉警方利用“天网”、动态人脸对比预警系统等警务信息化系统,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的蛛丝马迹 记者许魏巍 摄

  社会治理不断创新,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日趋和谐。“大数据”广泛应用,武汉走在公共服务智慧化前列;“政务公开”成为常态,更多市民感受到公平正义;市民参与社会管理,各类社会组织最大限度释放自己的能量。在社会治理版图上,武汉屡屡站上全国最高点

  把社会管理工作摆上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坚决落实维稳“第一责任”,积极应对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着力破解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权益有保障、诉求有渠道、矛盾能化解、危机能控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2011年市第12次党代会

  以改革创新社会治理

  本报评论员 李杏

  轻点手机屏幕,几十个政府部门在“云端”待命,海量公共信息联网在线,数百项政务服务“一键”完成——这样的体验在五年前大概是难以想象。在今天的武汉,这一切不再只是规划与理想中的场景,而是现实的城市生活节奏。

  让一座人口过千万的超大规模城市井然有序运行,提供高效、高品质的日常生活,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与期望,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提出了挑战。武汉城市治理的日益“智慧化”,直观上看主要是新技术带来的巨变,但支撑起如此“大数据”的背后,更是无处不在的现代化治理方式的实践。“十二五”期间,武汉掀起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治理创新行动,用大胆的探索逐步颠覆既有模式,开辟了城市治理的新篇章。

  过去几年中,武汉接连荣获全国综治最高荣誉“长安杯”、成功摘取全国文明城市的桂冠。这一系列颇有分量的成就,充分证明武汉在社会治理上的创新获得了成功,在努力的过程中也积累下了宝贵的经验。

  作为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首先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开放社会治理资源,以自身的改革推动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坐标,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通过强力推动“1+10”系列文件各项部署的落实,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四化”要求真正在我市落地生根,武汉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为了真正将“管理”转化为“治理”,除了政府自身的投入,也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值得注意的是,用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以社区为组织和动员的基本单位,是武汉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的重要探索与实践。在这一创造性方式的指导下,涌现出常青花园这样的先进社区,既走出一条符合武汉实际、具有武汉特色的现代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路,也树立起了将党建与社会自治相结合的一个良好样本,实现了多重意义上的治理成效。

责编:王玉涛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