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亚洲金融合作是大势所趋

2016-05-03 11:28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访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 

  编者按

  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的“金融行业领袖圆桌分论坛”上,如何进一步推动亚洲金融合作成为亚洲各国银行家们热烈讨论的议题。在当前亚洲新兴经济体面临出口放缓和金融风险上升等挑战的背景下,通过区域金融合作降低经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规避外部风险对域内经济的传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未来的亚洲金融合作将会采取哪种模式?“一带一路”建设在促进亚洲金融合作中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通过区域金融合作防范系统性风险?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与会的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

  作者|《中国金融》记者  孙芙蓉  贾瑛瑛

  文章|《中国金融》2016年第9期

  记者:您认为亚洲金融合作在促进亚洲经济发展方面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未来亚洲是否会复制欧洲在区域金融合作方面的成功经验?

  易会满: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亚洲各经济体带来了惨痛的教训。此后,亚洲各经济体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通过加强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以达到防范金融危机的目的。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金融合作既是稳定器,更是加速器。金融合作可以促进区域内经贸活动更为顺畅地开展,增进人员交流与往来,深化区域金融市场的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特别是在经济周期下行或金融危机期间,区域合作通过各种流动性安排、危机救助机制,通过利率与汇率政策的协调,能够最大限度地熨平金融市场波动,吸引资金流入,维护整体金融稳定。

  应该说,欧洲金融合作机制中有关统一的货币政策决策机构、单一货币、金融市场一体化以及欧洲银行业监管改革等为亚洲金融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具体结合亚洲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金融合作开展情况,我认为应该重点研究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研究建立亚洲货币合作体系。有效的区域货币合作是发挥区域合力,降低美元周期冲击,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重要保障。亚洲有着区域货币合作的天然基础,区域内贸易占比一直稳定在50%以上。如果更多地使用区域内货币并建立多元化政府间货币合作机制,不仅能显著降低交易成本,而且有助于丰富地区货币体系结构。

  二是研究渐进式推进亚洲区域金融合作。即使在经济发展程度、文化背景趋同的欧洲,欧洲联盟的一体化及欧元统一货币的启动也经历了从西向东、从核心国家向辐射国家的渐进推广过程。求同存异,开展区域、次区域务实合作,渐进式开展亚太区域内的金融合作应是大势所趋。

  三是研究亚洲金融合作的轴心和利益切合点。欧洲金融一体化之所以能在扩大的道路上不断推进,源自一体化带来的巨大利益和兼顾各方的共赢策略。因此,亚洲金融合作的深化,也需要参与各方积极寻找利益切合点,实现发展战略对接,才能实现合作共赢。

  四是研究加强区域内经济与金融政策协调。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国家贸易投资关系密切,经济相互依赖程度高,一国政策的有效性与其他国家的反应密切相关。因而亚洲国家应增加本国经济政策透明度,建立各国政府部门定期对话机制,以积极的政策来推进实质性金融合作。

  五是研究加快发展壮大亚洲债券市场。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融资需求给亚洲债券市场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思路。应当加快发展壮大亚洲债券市场,将亚洲地区规模巨大的储蓄和外汇储备导向长期投资,以解决过度依赖银行融资带来的“双重不匹配”问题,促使融资方式多样化。

  此外,对于在欧债危机中暴露出的欧洲区域金融合作中的缺陷,比如高度一体化金融市场加速危机传染,统一货币政策与分散财政政策存在矛盾等,也应该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

  记者:贸易金融合作是区域金融合作的重要内容。请问工商银行在促进亚洲贸易金融合作方面做了哪些准备?下一步还有什么规划和设想?

  易会满:确实如此。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以亚洲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自2009年以来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度在50%以上,成为世界贸易增长的新引擎。同时,亚洲区域内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的持续加强,为区域内贸易金融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工商银行的情况看,我们已初步构建起亚洲区域贸易金融支持的顶层框架和组织机构,在区域贸易合作过程中发挥了金融支持作用。到2015年末,工商银行境外网络已延伸至42个国家和地区,分支机构总数达404家,覆盖了全球主要的金融、贸易中心以及与我国贸易往来日趋密切的新兴市场国家。在贸易金融产品体系及服务能力上,已形成完整覆盖全贸易流程的贸易金融产品体系。基于汇款、托收、信用证三大结算方式,构建了涵盖预付款融资、进口T/T融资、出口订单融资、出口发票融资等50余种贸易金融产品架构。在这里,对于亚洲贸易金融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我想提两点建议。

  一是打造一体化金融服务模式,推动区域贸易金融发展。整合贸易金融传统优势,开展跨境供应链、产业链区域金融合作,充分利用全球一体化科技系统平台,搭建跨境供应链业务的全球集中处理平台,为区域内跨国企业海量的应收、应付账款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积极推动银企互联、现金管理等平台的拓展应用,改进银行业务处理平台、融资审批平台与企业ERP系统的衔接,实现企业与银行的信息交流和实时互动。

  二是推动人民币在亚太区域内的广泛使用,为区域内贸易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目前人民币作为全球支付货币的排名巩固保持在第七位,全球使用率显著提升、清算网络遍及亚欧,货币互换持续扩围,人民币在海外认可度和结算规模大幅提高。商业银行应加强内外联动项下跨境人民币服务创新。整合境内外两个市场的优势资源,自主研发并推出与跨境人民币业务配套的贸易融资、避险保值、资金理财组合型金融产品;在监管机构的政策指导下,研究并积极介入自由贸易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利用自贸区特有的离岸金融政策全面开展跨境结算与清算、跨境融资与担保以及跨境理财等跨境人民币业务,借助自贸区先试先行的机遇带动区域内跨境贸易金融业务发展。

  记者: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规划带位于亚洲区域内,请问“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亚洲金融合作有什么影响?如何通过区域金融合作更好地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易会满:当今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刻调整之中,如何抱团取暖、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亚洲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实现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这种互联互通是全方位的,在经济层面既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联通,也包括贸易、投资、金融等相互畅通和便利化的联通。而金融合作,无疑是构建这种全方位互联互通合作机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大有可为的领域。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