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丽娅:为矫正人员开展心理咨询

2016-12-09 12:49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昨日,江汉区汉兴街司法所所长胡丽娅走访了街道辖区对口的三个派出所,挨个处理纠纷,参与调解。“律师与派出所合作,提前介入,能有效把矛盾化解在家门口。”

  汉兴街地处城乡接合部,情况复杂矛盾多。胡丽娅用3年时间搭建起一支“金字塔”形的司法服务团队,将全区四分之一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把民调业务沙龙开进社区

  2013年刚到司法所时,胡丽娅发现汉兴矛盾虽多,但上报的调解案件数却不多。她立即到各个社区去调研查找原因,发现社区的调解能力和意识十分不足。

  于是,她带上社区律师,每半个月召集社区民调主任开展一次业务培训沙龙,分析疑难调解案件,总结成功调解案例的经验,并通报各社区调解的案件数。很快,社区民调主任业务能力和数量均大大提高,大量矛盾被化解在社区。

  今年春节前,89位农民工聚集在一售楼部讨薪,情绪激动。汉兴司法所、派出所、区劳动监察大队到场处置。调解现场,律师一方面安抚农民工,一方面与项目方沟通,谈判持续至次日凌晨5时,终于达成协议:总包方向劳务公司支付70万工程款,项目经理为包工头担保借款70万元,总金额140万元用于发放农民工工资。

  随着约定发工资的时间到来,欠薪的包工头却不见踪影,瞬时农民工与项目方剑拔弩张,多人涌上脆弱的板房。危急关头,司法所工作人员及律师多方联系,终于在40分钟后找到包工头。为杜绝后患,胡丽娅带领律师团队强现场拟定协议书,并按照农民工名册依次发放,避免了争相领钱造成的场面失控。到第二天下午5时,89位农民工被欠工资全部发放到位。

  在胡丽娅的领导下,近3年来汉兴街司法所搭建起“金字塔”形的调解团队,许多矛盾都得以前置解决——

  处于“金字塔”塔尖的骨干力量,是一支由首席调解员、社区律师、社区民调主任等43人组成的专业律师团队。他们将触角延伸至各个社区和单位,开展常规普法宣传的同时提供“专科”服务。在拥有6000多户居民的红梅里社区,建有全市首个专业化的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在如今业委会成立难、换届难的“夹缝”中,这批专业律师团队以第三方身份参与秀园、东方名都、香缇美景等多个小区业委会的成立,使过程合理合法。

  团队的中坚力量,是共建单位。汉兴司法所积极推动“公调对接”,在辖区内对口的3个派出所设立调处工作站,配备专业律师常驻。

  而“金字塔”的根基,是由社区网格员员和志愿者组成的“信息网络”,目前已成为发现矛盾和上报矛盾的“瞭望哨”。

  为矫正人员开展心理咨询

  “汉兴所社区矫正人员的人数和矫正案件,占了江汉区的一半。”胡丽娅介绍。而她初到任时,矫正人员接近60名的汉兴司法所,矫正社工只有2名。

  胡丽娅整合资源,在全区率先推出了“心”法律讲堂,每月的第一个周四,辖区的社区民调主任、社区律师、矫正对象近100人聚集一堂集中学习,使矫正对象学法、懂法、守法,也使社区律师认真备课达到“教学相长”。

  因交通肇事入刑的矫正对象梅某,学历不高又没有手艺活,全靠在工地上做搬运过活,妻子劳累过度,病魔缠身。2014年6月,读大学的儿子又被确诊为突发腰椎间盘脱出,骨头坏死。胡丽娅在“心”法律讲堂上发起倡议,筹集了2000余元的善款缓解燃眉之急。事后这名矫正对象向她写了一封长达10页纸的感谢信。

  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胡丽娅,还注重发挥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作用,化解困惑,疏导心结。矫正人员熊某是因后颅骨缺损时常发癫痫,丧失劳动能力,年迈的双亲负担很重。熊某因此情绪波动很大甚至想轻生,胡丽娅通过定期开展心理测评先后7次对他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同时寻求政策,帮他办理了低保和残疾证,从而保障了他的基本生活,稳定了他的情绪。(长江日报 记者刘元聪 通讯员朱素芳 熊汉华)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