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2015专题 > 中华文化与价值观宣讲 > 第二场 > 媒体关注

名家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富强,中华民族千古不变的追求

2015-05-25 18:21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长江日报)“从先秦到现在,富强是中华民族千古不变的追求。”昨日,本报与市民之家联合举办的第73期市民大讲堂上,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吴传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的“富强”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这是市委宣传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宣讲活动之一。

    从昨日开始,市民大讲堂连续4期请名家登台,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查阅二十五史全文数据库

    “富强”二字出现103次

    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富强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不仅为当代中国社会普遍认同,而且深深积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堪称历久弥新。

    吴传清查阅二十五史全文电子版数据库,“富强”二字出现103次, “富民”出现242次。

    吴传清说,我国古代典籍中关于富强的论述十分丰富,既有对富强内涵的阐释,又有对如何达到富强的主张,还有对富强之后应当如何处理人与人、国与国关系的看法。孔子、孟子视“富民”为“富国”的基础,强调先“富民”后“富国”,“富民”为先,“藏富于民”;商鞅认为,“富”是“强”的物质基础,“强”是“富”的外在表现和进一步追求的目标。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矢志追求富强,历史上我国在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方面曾长期处在世界前列。吴传清讲到,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昏聩无能,我国渐渐落后了,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国力衰微,民不聊生。也正因为如此,中华民族对富强的追求更为强烈。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了

    对富强之路的艰难探索

    清末,中国开始了“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四万万国人泪下”。

    “这时,富强二字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吴传清说。

    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威胁和凌辱下,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放眼看世界”,探索实现国家富强的办法。魏源最早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来抵抗西方。清政府中,以张之洞、李鸿章等一批重臣为代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开展洋务运动,创办军事、民用企业,建立海军,设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

    吴传清说,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由于不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无法让中国走向富强。

    今天所说的富强

    具有崭新的时代内涵

    富强,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吴传清介绍,1945年党的七大报告提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提出,把新中国建成为“伟大的、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建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把“富强”作为国家层面的首要目标和基础目标,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追求,也贯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吴传清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今天所说的富强,既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富强思想的合理因素,更具有崭新的时代内涵。我们今天对富强的渴望,绝不仅仅止于过去的国富兵强,而是应该体现国富民富、国强民强、民富国强的价值追求。

分享到: 6.02K
相关阅读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