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2015专题 > 武汉园博会 > 园博资讯 > 园博新闻

水泥管模拟月亮圆缺 “万花筒”井盖装进园博

2015-09-08 13:53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经过数月评比,第十届武汉园博会众筹活动海选出来的“万花筒”井盖,昨天已经安装到园博园的窨井上。这些五彩斑斓的窨井盖一出现在园博园中就成了园内工作人员争相目睹的一道风景。

  在今年的这次众筹活动中,这套井盖图案获得了城市家具类一等奖。设计者是中国地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刘秀珍,别小看这套井盖设计方案,记者第一次看到这组图例时,以为这是这届园博会的纪念章之类的工艺品。经人介绍才知道这是一套以万花筒为设计元素的井盖图案作品。

  这些井盖图案采用大量的色块接图设计,图案色彩鲜艳精致,完全不像人们想像中的厚重、单调的井盖。也正因为这一大胆创意,“万花筒”井盖高票获得城市家具类一等奖。

  创作者刘秀珍说,万花筒这个玩具是普通大众非常熟悉的东西,又因圆形图案与井盖形状一样,而且色彩鲜艳,适合作为创作元素。在园博园内装上一批色彩鲜艳的井盖,对丰富园博会色彩增加创意起到很好的补充。

  大师园完工 请慢游细品

  对美国有所了解的读者,应该知道美国最为出名的城市景观——HighLine高线公园。这座位于纽约曼哈顿的线形空中花园成为景观改造的经典案例。它的设计者,美国著名景观、城市设计师詹姆斯·科纳,受本届园林博览会的邀请,主持设计了“月之园”。

  “月之园”主体结构是28根水泥管,每根水泥管至少两米粗,看似随意地摆放在园内。水泥管下以工地常见的瓜米石铺地打底,水泥管内除对称安装的两根LED灯管外,再未作任何装饰,整个园区看上去非常朴实。

  詹姆斯没到过武汉,但接这活后,他认真研究过武汉这座城市,对武汉深厚的人文历史充满兴趣。“月之园”用月亮这个无国界载体诠释他眼中的城市园艺。 “月之园”所用的这28根水泥管代表月亮盈亏的28天周期。一系列的“月之通道”创造出了一个充满选择和可能的空间。游客在园内通过走动观察各个通道之间的位置变化,能感觉到仿佛就是月亮的盈亏变化;又仿佛是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在城市中穿行,身边楼宇、街道在不停变化。

  詹姆斯解释,“希望”月之园为都市人创造一个有趣而友善的“迷失”的场所和瞬间,一个充满惊喜和发现、不可预知、放慢脚步的游园感觉。

  大师园是历届园博会里的点睛之笔。武汉园博园特别邀请了四位国际知名设计师詹姆斯·科纳、王受之、亨利·巴瓦和雅克琳娜·杰奎琳·奥斯蒂来参与建设。武汉园博的大师们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让我们先睹为快。

  “缺园”的风格应该是很典型的中国园林风格,只不过走进“缺园”就会发现,这里的许多东西都不全,园里的亭子只有一半,水榭楼阁缺了一个角,回廊也只有一半……而缺失的那一部分被园内一系列光亮的不锈钢板墙反射的影子巧妙地填补起来。

  这个残缺的园子与它的设计者生活工作经历有很大关系,“缺园”设计者王受之,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88年开始在美国设计学院最高学府之一的洛杉矶艺术中心学院担任设计理论教学,也是该院研究生院全职终身教授。

  王受之在武汉生活工作过17年,体会过武大、音乐学院的生活,也在汉口租界里活动过。他说,在精英文化和市井文化交织共存生活,是他最留恋的地方,也是他感觉有所失落的地方。在设计缺园时,他心中构思的图样是他当年住在洪湖时一个村寨的模样。

  王受之解释,“缺园”最初叫“半园”,表达中国人做人中庸的传统,即做事放松一点,不要苛刻,追求尽善尽美,这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期待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6.02K
相关阅读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