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台商深耕大陆市场的梦想舞台

2015-09-22 10:42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长江日报 记者罗京 通讯员彭吉松)“我来自台湾,人们称台湾为宝岛,我们的企业在临空港经开区投资,这里是我们的宝地。”昨日,台资企业——武汉彩之韵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穆成先生说,企业从2008年迁入临空港经开区后,营业收入增长了两倍。

  不仅大企业有机会,一批中小台资企业也在临空港经开区实现自己的梦想。以生产牛肉干、猪肉脯为主业的台资企业黑旗食品,通过与经开区食品龙头企业合作,销售额从10年前的1000万左右,增长至现在的2亿元左右。

  “黑旗食品的老板,是我在桃园市的邻居。”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武汉台银地产董事长余明进先生说,企业规模做大后,黑旗公司老板的儿子也已来汉接班,继续将企业做大。

  从1992年开始引进台资企业,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历经台企引进3个时代:第一代台资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第二代主要是技术密集型,目前的第三代,则是现代服务业和创意型企业。

  “在我们经开区投资的三代台商朋友,只要合法合规经营,绝大部分都赚了钱。”经开区台办负责人说,经开区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区位地利优势,堪称台商深耕大陆市场特别是中西部市场的梦想舞台。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是全国唯一以临空港为名的国家级功能区。京珠高速、武荆高速公路从经开区穿城而过,全域与天河机场、汉口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形成30分钟交通圈层,区内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中欧(武汉)国际货运班列始发站,经开区保税物流中心即将升格为综合保税区,未来将成为武汉内陆自贸区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统一”这样的早期台商投资者收获到经开区发展红利,新进台商也尝到了经开区的甜头。台湾知名企业台玻集团,2012年8月投资1.2亿美元在经开区设立生产基地,生产低辐射镀膜玻璃,主供湖北、江西、湖南、河南等中部地区市场。两个月后,该集团又追加3500万美元,加大在经开区的投资力度。

  “国家级的发展平台,中西部地区罕有的铁水公空优势,让台商无论是深耕内地市场还是布局国际市场,都能迅速抢占制高点。”经开区台办负责人介绍,作为武汉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经开区多项发展指标位居全市前列,本身就是台商的一个很大的销售市场。

  对台商朋友给予最大程度关怀,对台资企业实现厚爱一层的策略。经开区台办负责人介绍,按照对台经济“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经开区对符合准入标准的台资企业,在土地供给、项目补助上积极作为,“对获得国家和省市知名品牌的台资企业给予20到80万元奖励”。

  “目前武汉已经被列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城市经济总量在去年突破万亿大关,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正在建设中部临空经济先行区、湖北高端产业集聚区、武汉滨水生态幸福新城区,这其中都有重大的商机。”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延续23年服务台商的良好传统,临空港将继续成为台商投资兴业的梦想舞台。

  台商经营管理之道

  可供经开区企业借鉴

  链接>>>

  “老板有情,管理无情,制度绝情,注重从制度管理企业,是台资企业的一大特色。”昨日,经开区台办负责人介绍,经开区一些企业可以学习借鉴台商的这种企业管理方式。

  他说,比如经开区一家大型台资企业,台湾老板只派了1名台干来管理,企业也管理得井井有条,有时候这名台干回台湾开会,公司也运营得非常有秩序,“他按照台湾母公司的制度来进行管理,在和不在都一个样”。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早期,大陆员工与台湾管理者经常因此发生冲突,按照台商企业的做法,有时候因为室内抽烟等事情,也会被罚款。但度过磨合期后,员工才发现,制度的力量确实能够带来工作上的高效率。

  虽然台企制度化管理严格,但是企业文化也做得很好。在华城电机武汉有限公司,记者发现,公司从楼梯走道到会议室,到处都有宣传企业理念、办事理念的标语。

  “是否一切属于真实?是否各方得到公平?能否促进信誉友谊?能否兼顾彼此利益?”在华城电机公司会议室,一块名为“四大考验”的牌子提醒员工,遇事反省然后言或行,所想、所说、所做的事应该先扪心自问。

  而华城电机的开会原则,也用标语列出,“会前未提供资料的会不开,未阅读会前资料者不参加”。

  经开区一名长期与台商打交道的干部说,台商虽然喜欢扎堆发展,但是公司却注重细分市场,每个企业虽小,但都有独到之处,“不像我们有的产业一弄风起云涌,互相模仿后造成产品杀价,最后产业生态被破坏,大家的发展都难以持续”。

  (记者罗京)

 

责编:杨娜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