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青年创客与大学生分享创业经

2015-12-20 07:36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长江日报)昨日下午,3位年轻的大学生创业先锋,吴林(图左)、张俊龙(图中)、潘亚鹏(图右)在市民大讲堂和高校学子分享他们的创业经历。

  昨日,三位“80后”、“90后”青年创客——武汉敢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俊龙、武汉三傻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潘亚鹏、武汉国贸联动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吴林,走进长江日报与武汉市民之家联合主办的第104期市民大讲堂,分享创业经历、为在校大学生答疑解惑。他们三人都是武汉市科技局评选的“武汉市第三届大学生创业先锋”称号获得者。

  现场>>>

  创业之初女友家人不放心

  “爸爸加油!”昨日现场,3位年轻创客的家人都来到了现场。张俊龙3岁的儿子被妈妈抱上台时,羞涩地咕哝了一句奶声奶气的“鼓励”。潘亚鹏和吴林的女友也分别上台“秀恩爱”,给两位年轻人支持。

  “其实我最初创业时,女朋友的妈妈特别不放心。”吴林打趣,未来的丈母娘觉得自己工作不稳定,不放心女儿,“我把这都当作动力,以后会做得更好。”

  看到3位都是在大学期间恋爱结果,主持人打趣:“看来要创业,先要有女朋友。”张俊龙回应说:我结婚时一无所有,但她一直给我支持,让我安心创业。

  向学长问“迷茫”

  “我现在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创业能否有结果。”现场,来自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在校学生向3位创客发问:创业找不到方向怎么办?

  吴林机智回复:“我到现在也有迷茫。”他说,创业也是一种探索,要允许迷茫,同时相信自己,给合伙人正能量。

  “多与团队沟通决策,”潘亚鹏说,团队的碰撞可以帮助解决不少问题,“未来变化很快。”他认为,要相信自己的创业,同时不断地往正确方向进行调整。

  (记者郑汝可)

  从大学时的“小买卖”开始

  “最开始压根就没打算创业。”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在读研究生吴林,用自己的创业故事最先发言。大二时,他与同学们一起组建创新团队搞科研。被保送硕士研究生后,研一时他自己就拥有多项国家专利,发表论文10余篇。“只在学校做科研没什么意思,于是我想到了创业”。

  吴林说,当年武汉开始实施“青桐计划”,校园创业风气浓厚。他迅速与另外两位同学一起,用三人获得的国家奖学金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了武汉国贸联动科技有限公司。如今,他们开发的高精密弧形齿条机可军民两用,大大提高了机床等设备的加工精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2012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的创业者张俊龙则说,自己的创业源于曾经在校园里的“小买卖”。读书期间,张俊龙曾尝试在学生宿舍推销球星扑克,“虽然没卖出多少,但积累了经验”。毕业后,他放弃了事业单位的高薪邀请,选择自主创业,现为武汉敢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主要研制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相关应用,今年实现销售收入400多万元。

  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生潘亚鹏的故事则多了几分励志。曾就职于阿里巴巴的他,选择辞掉高薪职位,与2位合伙人一起经营武汉三傻科技有限公司。创业之初,几个人一起夜宿田间窝棚,远赴新疆阿克苏、和田等地找果园。如今,他们创办的“千农汇”平台,将当季优质农产品集中,用移动互联网进行销售和服务,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

  在校期间可多做创业尝试

  凭借一个硬件开发项目,吴林和团队获得了第一桶金——20万元的资金。“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还债,然后一起吃了顿好的。”吴林说,创业很美好,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初期,资金是很大的问题,“当时我们连吃泡面都很奢侈”。他建议,在校大学生创业不宜投入过多,最好先“低成本试错”。

  潘亚鹏也谈到,创业初期,自己曾经历一段股东出走、融资不顺的“黑暗时期”。他建议在场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多尝试,先迈出第一步,毕业时再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在校创业先别想赚钱的事,”张俊龙建议,大学生不用急着在校设立公司等,可以先工作或实习一段时间,积累一定资金和人脉,“避免走弯路”。

  吴林补充说,创业企业是大学生们很好的实习选择,先了解创业公司是如何运行的,会面临哪些问题,再走下一步。

  3位创业者都建议:大学生们无论如何创业,都应学好专业知识。“创业者要有一技之长”,潘亚鹏说,自己现在创业所需要的积累,就是大学期间所积累的知识。吴林反问:“现在最不缺CEO,如果你连创业项目都搞不明白,怎么管理团队?”

  责编:王凯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