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举行首届集体环保葬

2015-04-03 17:12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长江网记者 郝琦 通讯员 严浩 刘畅)

 

武汉首届集体环保葬,礼仪队伍出发 长江网记者 谢源/摄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4月3日,武汉市首届集体免费环保葬在石门峰纪念公园举行。171位逝者以生态环保的安葬方式,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回归自然的怀抱。(点此链接查看武汉首届环保葬现场图集:http://bbs.cjn.cn/read.php?tid-21705793.html

  上午9点,广场上悠扬婉约的乐曲,拉开了落葬仪式的序幕,在石门峰感恩广场水池中央,一位长裙翩翩的少女,为35位逝者弹奏《天空之城》的钢琴曲。伴随着优雅的音乐,77名礼仪师整齐划一,将骨灰盒捧起,撑伞、起灵。在最前面,一辆扎满鲜花的黑色英式礼宾车缓缓启动,在礼仪兵方阵的带领下,礼仪队伍迈着正步,沿广场缓缓行进。

武汉首届集体环保葬,落葬仪式现场 长江网记者 谢源/摄

  30分钟后,队伍抵达生态墓区,该区位于与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一路之隔的草坪上,毗邻华中师范大学张三夕教授花葬其4位亲属的花祭区,属石门峰园区核心位置。旁边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而下,紧挨草坪墓穴周围有一片桃花林,溪面水雾蒸腾,林中桃花吐艳,犹如人间仙境。

  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小提琴乐曲声,安葬礼仪师端正地跪在草坪上,充满敬意而小心翼翼地,把盛放着逝者骨灰的可降解骨灰盒,安放进周围摆满鲜花的墓穴中。据了解,这些骨灰盒将在3-6个月里自行降解,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武汉首届集体环保葬,礼仪队伍出发 长江网记者 谢源/摄

  武汉市民吴先生,为已故的母亲登记了此次集体环保葬。观礼后,他欣慰地说,集体安葬的形式,不仅不占用土地,而且比个人办葬礼更庄重。“母亲很开明,生前一直叮嘱我们要新事新办,我们也是圆了她的心愿。”

  同样为母亲登记集体环保葬的马女士说,其实亲人的名字,早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家人的记忆里,无论亲人在哪里,对家人的意义都不会改变。母亲去世前,也留下遗愿,说不保留骨灰,让自己永久归入土地。这次完成母亲的夙愿,也是对母亲最好的敬意。

  据武汉市民政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武汉市每年5万人逝世,其中1.3万人选择传统墓穴葬,而选择树葬、花葬等环保方式安葬的人并不多。

  “尽管我们出台了一些奖励措施,但环保葬推进的步伐并不是太大。”武汉该负责人透露,武汉共有经营性公墓15座,2010年至今,仅有1000多人选择环保葬,与天津等城市每年千余人的规模相比,差距很大。以全市墓地保有量来计算,仅能支撑20年的用墓需求。

  石门峰纪念公园总经理幸保侠认为,在中国的传统殡葬观念中,入土为安、薄养厚葬的意识仍占据主流。他们推出“全免费墓区”的初衷,就是要改变根深蒂固的墓葬观念,让民众逐渐接受这种新式、环保的安葬方式。他表示,每年4月3日,将定为“大爱·石门峰免费安葬日”,在之前一个月内接受市民报名。

  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尚重生认为,除了传统意识的阻碍,渠道的缺乏,也是环保葬推行难的另外一大原因。“目前环保葬仍属个人自发行为,没有上升到社会层面,缺乏约定俗成的祭扫场所和方式。在火葬场等地方,也缺乏环保葬的宣传和操作渠道,市民往往难以自主选择传统以外的安葬形式。”

  “死亡是生命圆满的结局,是回归自然的过程。重要是怎么健康快乐,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有用地活着。” 尚重生建议,社会和学校要加强对生命意识的教育,转变民众的死亡观;政府部门也要多做一些具体的举措,如多规划一些骨灰抛洒区、花卉树葬区和集中祭拜区等,逐渐引导民众移风易俗。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