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大相关部门负责人与网友在线交流
(长江网记者 吴晓敏)2015年2月1日上午,在武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即将召开之际,武汉市人大常委会法规工作室副主任庞少华,市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陈祖华,市人大代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颖萍作客长江网,就武汉市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情况、武汉市人大预算规范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新形势下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等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在与网友的互动中,众多网友积极建言献策,大家的提问主要聚焦环境立法、汽车限购等民生立法、人大预算管理以及发挥人大代表等方面。
武汉人大开门立法:汽车限购将听证
自2010年北京发布汽车限购令以来,广州、天津、深圳等先后进行汽车限购,其中深圳采取的突然死亡法,引起了社会的热议,有网友关心,武汉市如果实施汽车限购,将会通过哪些法律流程?市人大常委会法规工作室副主任庞少华认为限购不是治理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唯一措施,是否实施限购,还需进一步商讨,倘若实施限购,前期将进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审查以及集体讨论等程序,同时此类重大措施,应当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许多地方性法规和条例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比较高,庞少华介绍,2014年市人大制定了6项武汉市法规,涉及道路交通管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等,在此过程中,市人大开门立法,通过电视电台,手机短信,官方微博等平台,发布法规消息,倾听各个方面的意见,并对意见进行吸收创新。
庞少华在访谈过程中介绍,人大常委会在法规层面一直关注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不仅在法律援助条例上扩大援助面,还主动关注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层面。比如近几年来层出不穷的广场舞扰民事件,他认为广场舞纠纷主要是健身场地与老百姓的健身意识不配套的矛盾,他建议在修改相关条例时,市区人民政府应把市民健身工作纳入公民健身规划,通过财政出资,制定全民健身计划,在一些生态隔离带等地方建设绿化带、公共球场等,将公共用地与复合用地结合起来,在立法范围内,尽可能为老百姓提供健身场所。
人大预算管理:“三管齐下”盯紧政府“钱袋子”
政府的钱去哪里了?是不是都用在“刀刃”上?人大怎样盯紧政府的“钱袋子”是众多网友关心的问题。长江网网友“河边帅哥”线上咨询2014年武汉市政府钱袋子的预算支出情况。
市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陈祖华,介绍,2014武汉市民生支出是300亿元,民生保障是180亿万元,社区保障是110万,民生支出达到67.4%,比2013年提高2个百分点,财政在支持转型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乡村基础设施和生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三公经费继续得到压缩和控制,2014年三公经费比2013年下降了20%,达到了人大预算工作要求。
陈祖华还在现场公布人大预算管理三大要点:监督预算、监督执行、督促公开,一是确保全口径预算途径,二是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2015年将会加强预先审查,创新预算审查制度的形式,并扩大预算审查的参与面,同时推动预算绩效审查制度,对政府预算的绩效目标,实行审查和监督,保证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让政府的钱都能用在“刀刃”上。
“三把抓手”促进人大代表当好群众“代言人”
人大代表从群众中来,怎样调动代表的积极性,让人大代表做好群众“代言人”?长江网网友“木木西”在线上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市人大代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颖萍指出,人大的工作基础在代表,人大代表做合格代言人,一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工作中的作用,二是在重点民生工程专项工作中的监督作用,三是反映民情,集中明智的的作用。
刘颖萍进一步介绍,2014年,武汉市人大通过抓联系,抓督办,抓服务三把抓手,加强人大代表与市民的联系,在加强对市民关心的公共交通出行、基础医疗队伍建设等督办,起到了十分明显效果,并通过全市110个代表工作室,联系群众,有效发挥了人大代表的履职与学习功能。2015年,市人大将畅通社情民意的渠道,要求人大代表深入社区街道,对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反馈处理,充分发挥代表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的作用。
责编:叶圣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