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产生的背景

2015-08-04 09:55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2013年12月,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具有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

  2014年4月习总书记在中央财政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对生态文明建设、治水安邦、兴水安民注入了新理念和新内涵,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他强调,治水历来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旱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国情,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农耕文明决定了治水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统一兴盛至关重要。无论是“贞观之治”还是“康乾盛世”,中国历史上的辉煌实践无不印证了“善治国者,必善治水”的规律。近年来,全国水安全新老问题交织,特别是出现了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水安全事件频发等严重问题。水安全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习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城市发展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以产的原则,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坚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原则;坚持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两只手协同发力。

  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全力推行城市建设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提出了城镇化发展建设做到“三转”:从以供定需转换成以需定供,从开发强度控制转化成开发强度控制与环境约束并举,从传统的末端治理转变成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有效利用。后经国务院翰林认真琢磨,“海绵城市”一词孕育而生。并于2014年10月22日,住建部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指导各地建设海绵城市。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