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2014年推进“法治武汉”建设“民”字当先

2015-02-02 09:27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长江日报)2014年,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推进“法治武汉”建设,把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作为立法工作“主旋律”,围绕湖泊保护、交通管理、污染防治、法律援助等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制定和修订了6部关乎民生的地方性法规,实现了多个领域的立法突破。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突出一个“民”字,紧密联系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贴近民生,吸纳民智,化解民忧,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建设“法治武汉”的进程中留下了坚实足印。

    问计于民 吸纳民智

    城市大事广纳民意 新规出台彰显共识

    《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武汉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武汉市全民健身条例》、《武汉市法律援助条例》……2014年,武汉市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方性法规的修订,从立项到起草、听证、协商、论证、评估、修改、审议等各个环节,无不体现广大市民和人大代表的参与和推动。

    “《武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地方法规之一”。市人大常委会法规室副主任庞少华介绍,常委会先后组织10场专题座谈会听取各界意见,收集整理意见达700余条,加上常委会会议一、二审期间的建议,更是多达千条。吸收这些建议,修改近百处,最终开出了颇具武汉特色的“良方”。

    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市人大法制委在调研全民健身条例修正案(草案)时,到汉口江滩、外滩棕榈泉小区等地开展问卷调查,到育才初中、蔡家田小学和百步亭社区征求意见;在调研湖泊保护条例(修订草案)时,分别邀请部分湖泊保护志愿者(“民间湖长”)和有关专家座谈,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开门立法、尊崇民意,让百姓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是武汉市人大立法的另一亮点。

    2014年,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网站、手机短信、官方微博等媒体和平台,常委会发布立法公告和消息、刊登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并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等方式和途径,广泛听取区人大、政府部门、社区、社会组织,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行政相对人、基层群众等各方面的意见。“全年征集到有关6件法规案的修改意见建议就达1046条次。”市人大法规室负责人介绍。

    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一直是市人大常委会法规修改的重要依据。组成人员分别就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草案)、湖泊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分别提出审议意见159条次、154条次、123条次。统一审议阶段,法制委员会针对审议意见中的重、难点问题开展调研论证、逐条研究,能吸收的尽量吸收,不宜采纳的也与提议的常委会委员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向常委会组成人员反馈意见采纳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还通过人大代表广泛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据了解,常委会还运用手机短信向全体市人大代表发布立法信息,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代表意见,邀请代表参加法规草案逐条审议研究会议和列席法制委员会全体会议,并委托各区人大常委会征求市、区人大代表的意见,市民、代表参与修改法规的作用得到很好发挥。

    贴近民生 汇聚民意

    “代表工作室”进社区 依法履职开新局

    2014年岁末,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李长安又忙着准备新一年的议案建议。“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用在履职上了。”年初,他曾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履职报告会上这样表示。

    整个2014年,全市500多名市人大代表都能感受到这种忙碌。“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都更紧密了。”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原琍用“两个联系”解释代表工作的悄然变化。

    每月10日,是百步亭社区人大代表工作室最热闹的日子。驻社区的各级人大代表轮流接待选民和群众,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交流。在社区党员和群众服务中心工作的梅芳是江岸区人大代表。因为代表工作室就设在中心楼上,她成了这里的“常驻”代表。

    代表照片、联系电话、接待制度都贴在墙上显眼的位置。尽管已是全国知名的社区,但这些工作一项都不马虎。“有了接待室,群众随时可以找到身边的人大代表。”梅芳介绍,每次接待活动都有详细记载,选民提出的问题大多能够得到回复或解决。

    作为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平台,2014年,人大代表工作室在全市街道、乡镇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向社区和企业延伸。同时,人大代表接待日制度、代表接待登记制度和群众意见处理反馈制度等也从墙上逐步落实到每一位代表的工作安排中。

    据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经建立代表工作室601个,其中乡镇171个、社区427个、企业3个。代表工作室已成为人大植根基层、汇聚民意的鲜活细胞,为依法履职烙上了鲜明的“群众基因”。

    2014年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出每个代表“参加一件议案督办、一件建议督办、‘十个突出问题’中一个问题的督查”的意见,更好地发挥代表监督作用。

    “权力清单”议案已成为全市各代表小组活动的重要内容。2014年11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议案督办工作会,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专题汇报《关于建立权力清理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案》办理进度。市人大代表小组26位组长到会,介绍本组代表在监督议案办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精心安排,将涉及“权力清单”议案的55个市直部门分组,每个代表小组“对口”督办2至3家,专题了解和监督议案办理工作;与此相呼应,市、区人大代表联组开展活动,共同视察、调研。

    500多名市人大代表见证了55个部门近4000项行政权力的审查清理。前所未有地广泛参与,强化了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监督更具针对性,收集民意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市人大代表王萍亲身参与了“十个突出问题”中关于整治医疗机构违规收费问题的督查。她说,2014年3月至12月,市人大常委会第三督查组共开展9次集中督查,人大代表开展实地调研、明察暗访、座谈会、市区人大代表联动等活动124人(次),也感受了市卫计委不避问题、不推责任、认真整改的工作作风,较好地化解了一些突出矛盾。

    为提高代表建议的办理质量,2014年,市人大常委会还遴选了11件代表建议,由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亲自走访了市城管局等5家建议办理“大户”,逐一了解建议办理进展,推动办理进程。市交委、国土规划局等部门还向提出建议的代表面对面报告办理情况,听取意见、接受评议。

    化解民忧 成果民享

    柴米油盐皆无小事 条条建议都有回音

    2014年4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轻车简从来到汉阳四新地区,仔细调研该地交通状况。

    事情源于市人大代表胡明荣等提出的《关于完善和优化四新地区公交线路的建议》。《建议》汇集了该地区群众的呼声,提出:汉阳四新新区开发、建设多年,入住人口已达20万,但仅有325路、517路两路公交,居民出行多有不便。

    经调研沟通,市交委明确表态:增开337、338两条微循环公交线路。6月30日,两条线路如期通车,代表表示满意。

    农贸市场,又称“菜市场”,建设与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市民日常生活。近年来,农贸市场环境脏乱、短斤少两、农产品安全等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

    2014年初,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市人大代表向市民征求新年度监督工作议题时,了解到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难点之一是农贸市场的治理与规范,市政府将治理规范285家农贸市场作为2014年承诺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为此,市人大常委会把开展“治理规范农贸市场,便利群众生活”工作专题询问列入年度工作要点,成立6个调研组,常委会每位副主任“挂帅”一个组,常委会组成人员、各专门(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为成员,深入调研。

    “这个题目选得很接地气啊!”市人大代表尹寿山表示:“菜市场是老百姓每天都要去的地方,看似都是柴米油盐的小事,却是关系着每个市民生活的大事!”

    通过近9个月的深入调研,市人大常委会6个调研组摸清了全市农贸市场的大致情况。期间,调研组共明察暗访53次,13个行政区、3个功能区的99家农贸市场留下了调研组的足迹,对江汉、洪山、江夏、化工新区等行政区、功能区的所有菜市场“地毯式”调研了一次,参与调研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284人次;先后发放《农贸市场调查问卷》970份,回收857份;发出测评表730份,收回713份。

    市人大代表还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农贸市场的变化。“下班回家也要路过不少菜市场,就索性边逛市场边调研啦!”刘必金、程军、尹寿山、田英梅等代表以步当车,走进菜市场,收集到了不少信息。

    11月19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治理规范农贸市场便利群众生活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展开专题询问。

    13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2名市人大代表分别就农贸市场空间布局规划、周边环境整治、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等情况向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提出询问。由于会前调研充分,专题询问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强,对市政府改进工作的推动力较大。

    询问,不始于“问”,也不止于“问”。除了课题式深度调研,市人大常委会明确提出,注重监督实效,跟踪监督不停步。2014年,市人大常委会将跟踪问效的过程前移,从调研开始,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立即整改。“问”之后工作改进如何,一一跟踪问效。

    与人大调研同步的9个月里,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达到70%,生熟食分区、污水地下分流,“干净整洁”目标基本实现,监督效应已经显现。更有说服力的数字是,7月,武汉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的暗访测评,其中农贸市场得86.7分(满分100分),在11大类测评指标中排名靠前。

    11月17日,市政府常务会通过《武汉市标准化菜市场空间布局规划(2014—2020)》(以下简称《规划》),2014年起至2020年,武汉市中心城区将规划标准菜市场715个,其中新增186个。

    “专题询问会前两天,市政府通过了《规划》。今后,市民步行15分钟可到大卖场,10分钟内可找到标准化菜市场,5分钟内有菜店……”11月19日,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这样描绘未来武汉市民“生活圈”蓝图。 

    “推进工作,让百姓得实惠。”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专题询问以后将继续创新完善工作机制,而为民监督、力求实效的宗旨始终不会改变。

责编:宋菁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