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斡旋”是一种 参政议政能力

2014-01-06 10:04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两会”为期五天,时间较为紧张,不少代表委员为了能充分利用“两会”议程,已经在会场内外开始了游说工作。

  昨天是人大代表的报到日,走访代表驻地发现,不少代表主动找人攀谈,表达自己有何建议,交换意见,寻求支持,气氛很活跃。昨日下午政协的小组讨论中,有委员直言议案是需要“斡旋”工作的,不能一提了之。

  其实,回顾近些年的“两会”,会议议程、议事程序的改革调整,往往就成为议题之一。一些提案、建议石沉大海,一些热点议题却只在会上保持三分钟热度,这类现象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代表委员不满意,大家对会议效率普遍表现得关心。会场内外的“斡旋”工作,正是代表委员争取效率的一种努力。

  “两会”牵涉城市的共同利益,市民有各种间接参与形式,但直接进入会场的仍然是代表委员,这是一种稀缺身份,有荣誉,更有责任与压力,如果简单拿出提案建议表达一下,可能自己这一关都过不了。

  “两会”已从“表达政治”走向“说服政治”。可以预见,代表委员将不再是比拼谁的建议有噱头,谁的发言能博取吸引力,而将是比说服能力、斡旋能力、推动立法与决策的能力、实现利益主张的能力。参会者把“两会”当社交活动,串门子,发名片,将会越来越不合时宜。

  会场内外,镜头内外,那些四处游说并希望换取更多支持意见的代表委员们,见证“两会”的进步。(长江日报 肖畅)

  编辑:宗夏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