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队员如何成立?从20页建队报告书开始的义务担当

2014-11-26 07:47 我要评论
分享到: 0
调整字体

  

钢城冬泳队部分队员合影记者胡冬冬 摄

  

黄鹤楼冬泳队部分队员合影记者胡冬冬 摄

  

王家巷冬泳队部分队员合影见习记者任勇 摄

  

  

  

  

  (长江日报)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也没有任何物质激励,22支冬泳队、1150名队员,是怎样聚集在长江救援志愿队的大旗下?

  1150名队员经历各异、身份各异,长江救援志愿队又是依靠怎样的力量,将他们“拉一把”的人性本能,升华为守望生命的共同责任?

  右图:昨日,俞关荣展示长江救援志愿队的组织结构图,目前长江救援志愿队22个小队,分布武汉三镇见习记者任勇 摄

  20页建队报告书

  让队长们吃下定心丸

  秘书组、宣传部、财务部、后勤部、培训部……2010年3月,当一张写有上述“生僻”字眼的《队委会结构表》出现在18支冬泳队队长眼前时,不少人睁大眼:“这是什么新鲜玩意?”

  4年前,18支冬泳队队长齐聚一堂,酝酿建队事宜,除了展示这张《队委会机构表》,俞关荣还拿出一份厚达20页的《水上救援队项目报告书》。《报告书》中,18支冬泳队所在江域水文特点、队伍项目预算、政府机构合作愿景等,细致翔实,一目了然。

  当时被两份“重量级”材料“震”了一把的队长中,就有江岸冬泳队队长郝振海。

  郝振海在长江二桥汉口岸边冬泳14年,每次目睹江中溺水身亡者,都痛心疾首。2002年前后,他与隔江相望的青山冬泳队取得联系,联合成立了一支“长江义务救生队”。

  “全凭一腔舍己救人的热血,对未来发展考虑得不够。”郝振海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当时,他们的全部“家当”就是一面一人高的“长江义务救生队”红旗。除了一个朴素的目标——千方百计救人,队伍没有章程,没过多久,“长江义务救生队”不了了之。

  郝振海回忆,看到两份材料时,18支冬泳队队长大为振奋,很快达成共识:就按这个办!

  2011年,队伍以成熟的运作机制,又吸引4支冬泳队加入。2013年5月,长江救援志愿队再获发展,市水上分局与志愿队建立值守机制:一旦险情发生,队员在现场救援,市民或队友则马上联系民警到场。民警调查核实后,为施救人申报相应表彰。

  回看《水上救援队项目报告书》,队长们在微信圈里乐成一片:“第4章第2条‘水上公安与救援队联动’成了真!”

  “队员们都想救人,但不能仅靠一腔热血。有目标,更得有科学的规划,这样才能走得快、走得好。”俞关荣说。

  队长很忙,

  “不吃这个亏,谁会服你”

  回想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季,54岁的长江救援志愿队钢城冬泳队队长周汉明打趣道:“像是和长江结了婚。”

  今年夏天,工作日,在武钢从事质检工作的周汉明每天一下班,就赶到江边值守,周末,在江边一蹲就是一整天。“值守完回到家,经常已经晚上10点了,倒头就睡。”周汉明说,老婆疑惑不解:“你当个队长,怎么还当得这么辛苦?”

  “长江救援志愿队的队长又不是官,是个‘吃亏’的活。”周汉明笑着说,当队长,值守、救人都得冲在前面,“不吃这个亏,谁会服你?”

  采访中,“吃得起亏”几乎成为各个队长的口头禅。然而,说出这个词时,他们的表情却轻松淡然。

  58岁的长江救援志愿队龙王庙冬泳队队长周谋望说,队长就是个既跑腿,又得受委屈的人。“跟其他队联办活动,队长鞍前马后两头跑。逢年过节,队里搞个饭局,众口难调,有队员闹情绪,也只能先听着,下来还得解开疙瘩”。

  在长江救援志愿队队长俞关荣办公桌上,出租车发票、汽油票、手机话费单堆成了小山。队内活动赶得急,只好打车,由于财物制度严格,打车钱报不了;组织一次队委会,至少得给每个队长打2个电话,一个月电话费动辄数百元,只能报100元;举行救生培训,需要印发大量纸质材料,很多时候也得自己埋单……俞关荣说,他每年都得往队里倒贴五六千元钱。

  其实俞关荣的付出远非他说的这么轻描淡写。身为一家翻译公司的总监,公司业务繁忙,但长江救援志愿队各种队务,事无巨细,他必亲力亲为。今夏,他还在江堤值守了17天。

  对于“吃亏”的队长,队员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当队长的冲锋在前,我们哪好意思怠慢。”长江救援志愿队钢城冬泳队队员李健说。

  一张奖状,

  各冬泳队比着争

  长江救援志愿队黄鹤楼冬泳队有一个名为“黄鹤楼716救助”的QQ群。秋冬时节,这个群是队友们交流冬泳、养生心得的聊天室。一到夏季市民游泳的高峰期,这个群就变成队员们的“表扬墙”,哪位队员救了人,群里便会将他的事迹张榜公布,一片点赞、撒花。

  今年夏天,救起20余人的队员赵汉清是上“表扬墙”最多的队员。“看到队友们的肯定,白天的劳累一下就烟消云散。”赵汉清说。

  “今天当了几回英雄?”今年夏天,伴随着嬉笑声,这句话不时在武昌大堤口江边回响。长江救援志愿队大堤口冬泳队队员龙江说,每次下水救人都伴随着危险,但队友们似乎有种“默契”,救援行动越危险,谈论起来就越轻松、诙谐。

  有时,被救者一声不响地走了,队员们也很少气恼。“救人又不是为了谢谢,是为了让对方活下来。”队员龙江说,每次救完人,队长上来拍拍他的肩膀,说一句“辛苦了,兄弟”,一身的疲劳马上烟消云散。“队长要是再说一句‘晚上请你吃夜宵’,我就更开心了。”龙江哈哈大笑。

  逢年过节,长江救援志愿队各支冬泳队有个习惯:队员们聚到一起吃一顿团圆饭,大家推杯换盏,亲如一家。“辛苦了!”队员们互道一声,笑声朗朗。

  “晴川队,你们虽然没有固定值守点,但夏季仍坚持在堤岸边巡视,及时劝阻、引导游泳者,感谢你们的付出。”这是一张奖状上的“赞语”,可别小看薄薄的一张奖状,“各冬泳队比着争呢”。

  每年过年前,长江救援志愿队都会举行表彰大会,从22支冬泳队中选出10支队伍进行表彰。一张奖状,一套泳衣泳帽,这些微不足道的奖励发到队员们手中,一个队的队员们都笑得合不拢嘴。

 

责编:陈克

分享到: 0

娱乐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