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耕

2014-09-19 16:37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蒋志耕校长任职三年来,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坚持立德树人,按照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体方向,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改善民生,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

  大胆创新,锐意改革。积极探索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精神和学校实际,体现先进办学和管理理念的教学改革。2011年启动《准企业环境下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从“校园文化建设”、“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五个维度创设,经过三年实践,“准企业化”的管理育人环境的教学实践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题实践获中国职业教育学会课题研究一等奖。同时获得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准企业环境下育人模式的改革实践促进了校企合作,现在13个专业都与企业建立了专业实训实践基地,专任教师下企业达到100%;学校质量明显提升,技能大赛在全市同类学校独领风骚,2010年至今参加全国中职学校技能大赛获全国一等奖一次、三等奖二次,省、市大赛获奖均名列前茅。

  积极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学校成立了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由政府职能部门、合作企业、用人单位、合作高校、家长、知名校友、街道社区人员组成,参与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教育改革、指导专业建设、参与校企合作。探索内部管理模式创新,实施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推进符合职业学校规律的系部制改革,使学校的管理日趋科学、合理、规范。

  追求教育的理想主义。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首,严格管理,规范办学。身体力行,大力推行德育模式和准企业的班级管理。对学生的行为、服饰、生活习惯、职业素质进行严格的规范与管理,校风严谨淳朴,学生文明有礼,学生吸烟玩手机等不良行为骤减,一改社会对职校的偏见和不良印象,学校先后被评为“武汉市群众满意学校”、“武汉市文明单位”,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社会影响。2014年4.28《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了学校的育人模式改革的实践。

  大力推进学校发展。三年前学校是一校三园“破”“散”“小”的格局,招生规模不足500人,校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广泛争取社会资源,促成校园整体搬迁后湖新校区,校园面积由不足80亩一并扩大到132亩,建筑面积扩至近5万平方米。连续2年学校争取中央、省、市区投入均在1000万以上用于维修改造、设备投入,现建成包括中财政投入在内的实训室30余间,设备总投入800余万,投资1.35亿的新实训大楼已纳入政府今年重点项目,学校去年评为武汉市园林式学校。招生规划逐步攀升,今年达到920人,学校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勤政务实,清廉有爱。校长是勤奋的工作狂,早出晚归,经常加班,为学校发展倾注了所有心血,为学生服务倾注了所有的爱。每年学校用于资助、奖励困难学生,用于学生集训活动的餐饮、交通补助均在10万左右。投入50万元改造学生洗浴、饮水、储物条件,带头访万家、远赴黄陂家访,坚持帮扶一名特困学生。关爱教师,促进教师成长。近2年,参与国家及省、市各类培训35批次,外出学习培训113人,师资培训金额超过80万元;今年专门引进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理论培训,一次性培训教师30多名,一大批青年教师茁壮成长。3年来,共有357人次教师在各级各类专业大赛、论文评比获奖,其中仅专业大赛4人获国家级一等奖,3人获国家级二等奖,11人获国家级三等奖;3人获省级竞赛一等奖,10人获省级竞赛二等奖。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68%.自觉遵守党的各项廉政纪律,廉洁奉公,不徇私利。

  发挥职教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学校主动对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了专业布局,直接为地方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是市人力资源局审批合格的职业培训定点机构,近3年为就业再就业、军转、残疾、工会、街道、村开办各级各类培训班近二十余次,培训人数达2021人,今年承担区委人才项目,成为江岸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是区工商联民营企业创业就业培训基地,为江岸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