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芝

2014-09-19 09:38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我平生最大愿望,就是当一个好校长,办一所好学校”,周恩芝说。当一个好校长谈何容易,办一所好学校更难!但这位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做到了,担任校长三十多年,在公办、民办不同领域,她都用自己“铁肩担教育、热血灌芳林”的使命感和牺牲精神,把长春市一所薄弱学校打造成知名的市级重点中学,将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用五年时间,办成了学生3700多人,享誉武汉当地的名校。

空降武汉:东北名校长 “二次创业

200941,这个日子让周恩芝校长永生难忘。这一天,她和五人小组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武汉,开始了艰苦“二次创业”。 在吉林乃至整个东北三省的教育圈,周恩芝的名头很响,但来到教育大市武汉,做自己从未尝试的民办教育,周恩芝还是感到身上的压力巨大。没有了昔日的光环,没有熟悉的环境,有的只是还未完工的学校,还有学校招生及开学的种种繁琐工作。她想过要退缩,但想起当初离开公办学校时的豪情壮志,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又来了,“一定要坚持”,她对自己说。

开学第一天,周恩芝永远不会忘记。“因为开学时间抢得很紧,操场还是泥地,教室没装窗帘,食堂准备不足……当时,几百个家长围着我声讨。”当校长30多年,她第一次因为学生和家长指责,眼泪在眼眶打转。“当时,我在台上给学生和家长鞠了三个躬,表态:请大家相信我,给我一个月时间,一定把这些问题处理好。”周恩芝的三鞠躬,让家长们看到了诚意。

艰难招生:三个人的报告也要做

生源是民办学校的基础,但是一个新创办的学校即使有北大附中这样的牌子,吸引到生源也很困难。招生过程中,周恩芝校长辛勤的脚步遍及整个东西湖区、武汉市乃至湖北省内的大多数二线城市。她带领老师们到商场、闹市区、小区门口以及人流量大的地方摆摊设点,发放宣传资料,耐心解答家长们的咨询,理智地分析生源情况,并根据需要召开家长报告会。

有一次,在位于黄石的湖北第二师范学校报名点,原本有六、七十名学生家长报了名,并定于翌日上午10点由周恩芝校长作报告,可当她第二天风尘仆仆赶到现场时,却只来了三个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此时,报告做还是不做?思忖片刻之后,她毅然决定:“既然来了,就不能失信于人,报告照样做!”于是,她在台上从学校的创办过程、资源优势,到将来的办学思路、培养目标,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成长等等,慷慨激昂地讲了三十分钟。报告结束后,台下一位名叫张正的学生的妈妈汤雅玲紧紧地握住她的手说:“周校长,我太佩服您了,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您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您的胸怀和远见卓识让我特别感动,我愿意把孩子送到你们的学校来读书!”

“我从来没有做过三个人的报告会,但来了三个家长,招到了一名学生,这也值得”,提起这次经历,周恩芝还是很欣慰。就这样,凭借着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独特的个人魅力,感动着学生家长,陆续有家长来学校报名了。通过5个多月的拼搏努力,周恩芝和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执著坚持终于得到了喜人的回报,第一学期学校便成功招生小学至初中一年级共18个班530名学生!

家校携手:搭建沟通的心灵之桥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周恩芝深知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招生工作初战告捷,周恩芝校长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教师的招聘工作中。她奔走于全国多所高校,以她的睿智和慧眼,相继从北师大、东北师大、南京师大、华中师大、武汉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招进了47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

“鹰一样的个人素质,雁一样的团队精神”,打造一个高飞的雁阵,培养一支高素质、现代型的优秀教师队伍,是周恩芝校长一以贯之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在工作中,周恩芝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用心做教育,携手共成长”的办学思想,提倡要有“大爱”,鼓励全体教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把职业当成事业来追求,爱每一个学生,爱自己的事业,用爱感动学生、家长和社会,努力让自己成为最受欢迎的好老师。

学校要求教师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创新开展“我和学生一起回家”的家访活动,老师们的足迹遍布大武汉的角角落落。在武汉周边城市,学校采取集中召开家长会的形式开展家校交流,在学校和家庭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搭建起一座心灵之桥,心手相牵,和合共生,共同为孩子的愉快学习与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而温馨的环境。家访过程中,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事例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其中的一个家庭,家里的三个孩子分别就读于北大附中为明实验学校的小学一年级、三年级和五年级,他们的父母从事机械生意,生意繁忙,平时根本无暇顾及孩子们的学习,导致三个孩子自我约束力差,喜爱调皮捣蛋,学习不用功,成绩极差。家访中,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于是带着他们到其父母的单位去呆了一天……目睹父母亲一天之中辛勤劳动、忙进忙出、连饭也顾上不上吃的情景,三个孩子的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继而在老师的教导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以前,每当这个家庭与亲戚朋友在一起团聚吃饭时,三个孩子在席间嬉戏打闹,在桌子底下钻来钻去,甚至直接用手拿桌上的菜吃,而一个月后的“十一”国庆节,当这个家庭再次聚餐时,三个孩子再也不打闹了,十分懂事和礼貌。这样180度的巨大转变,就连孩子的父母都感到惊奇和诧异——学校的老师们究意使了什么样的“魔法”,让孩子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竟有了如此巨大的转变?后来,当家长来到学校并了解了其办学思路和育人特色后,不禁深受感动,并专程购置了一个花瓶赠送给学校,以表谢忱。不仅如此,更有许多的学生家长给学校写来了一封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三年跨越:从500人到3000

“骏马辞天气正豪,大鹏出水翅犹泾”。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这颗教育新星,占天时、承地利、聚人和,乘着时代的东风,扬帆启航。学校严格的管理,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让每一个入读的学生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和进步,学校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让学生进来了就会被感染,被内化,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办学以来,通过良好的成绩,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口碑相传,短时间内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规模迅速发展壮大,实现了三年办学的三步大跨越——201031日春季开学时,学校已拥有1100多名学生;20116月,原江岸区七一寄宿学校因为城中村改造拆迁,800多名学生面临着无学可上的窘境,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以真诚博爱的思想、热情的笑脸和宽广的胸怀接纳了学生和老师们;嗣后,随着社会美誉度的不断扩散和外延,到2014年秋季开学时,学校已拥有在校学生3700余人!

高中的申办成功,更是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培生英语实验班的开办,为有出国留学需求的学生打通了另一条国际化出口。三年的办学时间不长,但在底蕴深厚的北大文化熏陶下,各级领导的正确关怀下,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全国“七巧板科技校本课程试验学校”、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重点实验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初中教育学会会员单位”、“武汉市体育传统项目(跆拳道)学校”,学校荣获武汉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东西湖区民办教育先进学校、东西湖区“教学质量与效益先进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科研及校本课程建设、研究性学习、学生培养、国际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彰显了办学实力,在大武汉教育界独树一帜,脱颖而出,正朝着湖北省一流名校的办学目标阔步前进。

周恩芝——这位仰望星空的理想追求者,脚踏实地的教育实干家,用她的人格魅力和执着追求的教育情怀,引领着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这个团队行走在教育的精神家园,引领着这一支高飞的雁阵,在教育这片蓝天上展翅翱翔……

责编:江春辉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