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讲述家庭故事 王争艳为母做饭董明瘫痪中逆袭

2015-03-05 06:37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长江网记者 郝琦)学习雷锋精神,听听身边的“活雷锋”们讲故事。3月4日下午,“服务学雷锋、复兴善之源”主题活动在汉口外滩里创业园举行。近20名来自“中华少年强”项目的青少年童军们,与他们的父母一起,聆听了来自“全国道德模范”王争艳、董明,以及“中国好人”侯立新分享的家风故事,从模范们的亲身经历中,汲取道德“正能量”。

  长江网记者采访侯立新 长江网记者 郝琦 摄

  长江网记者采访全国道德模范董明 通讯员 黄纤云 摄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长江日报集团官方网站长江网、黄鹤楼公园、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少年分会·兰亭宝贝、武汉侨界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武汉善之源公益基金会、武汉创新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由中华少年强基金管理办公室承办。活动上,三位模范代表向大家讲述的家风、家教和家庭小故事,让人动容。

  年逾六旬的王争艳,尽管工作繁忙,但中午仍坚持回家给83岁的老母亲做饭。“虽然医院有盒饭,但自己亲手做,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母亲。而且,我从小开始,家里的事,都是自己做。”王争艳骄傲地说。

  作为家里的老大,王争艳从小就被母亲灌输了“要自立,万事不求人”的观念,没人帮忙,衣服自己缝,每次从几十里外挑水。王争艳动情地说,正是那段苦日子,成就了自己坚韧独立的性格,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家里的拖鞋、搁脸盆的铁架子,都是王争艳自己动手做的。“没人教,就自己想办法。不怕慢,只怕站。”她鼓励在场的童军们,不要畏惧困难,要多想多尝试,在劳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全国道德模范王争艳分享家庭故事 通讯员 黄纤云 摄

  王争艳和董明是对忘年之交 长江网记者 郝琦 摄

  乐观的微笑,让人们对董明--这位轮椅上的美丽姑娘印象深刻,但董明说,自己刚高位瘫痪,曾有10年时间不能说话,脖子以下的部位完全不能动。但凭借顽强毅力,董明在病床上自学外语、计算机等技能。“每个人都会遭遇逆境,只有转变自己的心态,努力尝试改变,才会有好的结果。”董明的自强经历,让在场不少童军和家长们感慨不已。

  “中国好人”,被誉为“仁医”的侯立新,在现场诠释了鼓励对成长的意义。侯立新小时候,家里兄弟姊妹多,母亲就把每个人在学校的成绩单、奖状和小红花,分别收藏好。每到年末,母亲就会把这些奖励拿出来,给大家逐一“点赞”,尽管当时物质条件不富裕,但母亲的夸耀和激励,让每个孩子获得了自信和快乐。“有时金钱的帮助,可能还不如一句贴心的问候。”

  学生、家长和道德模范合影 长江网记者 郝琦 摄

  几位道德代表们讲述的家庭故事,让现场的家长们也收获良多。带着女儿参加活动的李女士说,王争艳、董明和侯立新等人经历的遭遇,是一笔笔人生的财富,也是自立、自强、感恩等优良品质在普通人身上的折射,让女儿了解到克服逆境获得的成功,来之不易。几个家庭的家风和家教,很值得自己参考和借鉴,本次活动的组织者、武汉市创新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少年强”项目负责人李承时告诉本网记者,教育讲求“知行合一”,当天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与道德模范“零距离”接触,通过分享和游戏,让孩子们“见贤思齐”,从中加强责任感,树立奉献社会的意识。他表示,善之源公益基金会是武汉首个登记注册的私募公益基金会,下一步,他们将依托该基金会中的“中华少年强”专项基金,引导孩子们参与更多社会公益实践。

  活动中,王争艳、董明和侯立新还分别被授予“善之源公益基金会独立监事”证书、“中华少年强”青少年教育大使证。黄鹤楼公园还向三位道德模范、中华少年强社区服务队颁发了《黄鹤楼志愿服务证书》。

责编:王刚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