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时代的声音”迈向2049——写给武汉解放65周年

2014-05-19 09:24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长江日报评论员 刘洪波)每年5月16日,武汉人都会回望1949。那一年,这一天,是“人民武汉”的起点。
    今天的中国,处在迈向“两个百年”的历程之中。以2021年为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望;以2049年为时间节点,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前景明确。
    今天的武汉,以2049为时间坐标的复兴蓝图不断明晰。这座城市的势能被释放,存量被激发,发展诸要素正被再度“解放”出来。这就是解放65周年之际武汉的总形势。
    与迅速发展相伴生,今天我们需要面对比“慢节奏”下多得多的问题。乘坐电梯,都会有下行的失重感和上升的过冲感,何况一座特大城市的突然加速。不仅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我们感受到巨变带来的欣喜和烦扰,武汉之外的观察也旁证着一座大城崛起的震动,关于武汉的说法千人千言,各不相同。
    如果视发展中的城市为一件创作中的作品,武汉远谈不上完成,发展伴随着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毫不意外。正像马克思曾经说过的,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
    面对“时代的声音”,我们不能充耳不闻,也不必闻之色变,而是要认真倾听、理性分析、准确把握。
    在这些“时代的声音”中,有些属于大时代下的共性问题。世界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中国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这是每一座城市都必须要面对和经历的。
    有些属于发展的阶段性问题。不同城市的成长过程并不相同,经历“变声期”和“生长痛”的时间自然不会一致,对此类问题的认识不能脱离这座城市的“小时代”语境。
    有些则是武汉特有的问题。例如在两江三镇的格局下该如何进行城市治理,怎样不辜负得山得水的自然之赐,都没有太多现成的答案来照搬。
    还有一些“问题”属于认识上的困境。许多关于武汉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表达了人们的真切希望,而事实上,一个人无法既住在山间又住在平原,同时享受两者之美,一座城市也无法既发生巨变又节奏如常。尽管如此,这样的声音也不能被简单过滤,而必须认真倾听,在沟通中寻求更多共识。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