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精神践行者”2-3月份榜单出炉

2015-03-10 08:29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一、“武汉精神践行者·先锋榜”

陈远凯

  1、五星“的哥”陈远凯(市交运委推荐)

  陈远凯,男,现年52岁,武汉正元置业有限公司出租汽车驾驶员。他在出租车小小的三平方米空间里,热情地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赢得到无数乘客的赞誉与喝彩。

  他心中有责任,安全行驶300万公里。每天,陈远凯都始终坚持“三检查”:出车前检查、行车途中检查、收车后检查。迄今为止,陈远凯从未发生一次行车事故。他心中有诚信,不计得失为人着想。陈远凯给自己制定了一些不成文的规则来体现诚信:如果因乘客在交班时间上车而造成副班损失,陈远凯会将多跑的收入给副班司机;临近乘客到达目的地,提前几十米回表;载客后如需调头,不直接打表,而是等调头后才开始计价;当乘客要求下车的地点不允许停车,就先抬计价表,再把车开到允许停车的地方;有时候,车停的瞬间计价器又增加了一元钱,陈远凯还直接免收乘客这一元钱。他心中有大爱,做好细节服务乘客。陈远凯的车上经常备有两样东西,一是雨具,以备乘客不时之需;二是急救箱,里面准备了一些急用药品,确保让乘客得到及时的救助。他心中有追求,热情宣传武汉风情。“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还要当好武汉的宣传员和导游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利用休息时间,自编创作了16首顺口溜和快板,向外地乘客介绍大武汉的经济发展、名胜古迹和名优特产等,常常被外地乘客赞许。

  陈远凯在出租车驾驶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为武汉市的窗口行业增添了光彩。

张基广

  2、关爱学生的张基广(武昌区宣传部推荐)

  张基广,男,现年47岁,中共党员,武昌实验小学校长。“教育,就是让学生‘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的惊人之语曾引发各方热议,这句话表达出他为减轻学生负担,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为其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所做的思考。

  近年来,张基广默默耕耘、推进创新,试行取消学生固定座位、以六项素质作业取代书面家庭作业等多项措施让百年名校实验小学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在内的上百家媒体广泛关注和报道,实验小学的办学质量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2014年11月,武汉市名校长张基广工作室正式启动,张基广以自身“发现资源、诊断资源、培养资源”的能力和水平,引领着区内其他小学校长共同成长。2015年1月9日,张基广校长工作室成为武昌区命名首批名师工作室,他将自己“为学生营造幸福成长的空间,为教师搭建成功发展的平台”的办学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无私传授给更多的校长和教育者,为无数学生的终身发展做着不懈努力。

  二、“武汉精神践行者·英雄榜”

陈晓安

  1、深塘救丫的“好心叔叔”陈晓安(硚口区宣传部推荐)

  陈晓安,男,现年34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2015年1月1日中午12时左右,陈晓安带着家人在东西湖石榴红村游玩时,忽然看见附近的鱼塘里有个小孩上下沉浮,情况十分危险。这时候他不顾个人安危,没有考虑水深天冷,立刻跑到塘边纵身跃入塘水中,在1米多深的刺骨冰冷的水中救落水的小孩。几分钟后慢慢将孩子抱上岸边,自己的衣服已经全湿透,这时孩子也慢慢苏醒过来,闻讯赶来的家长见此情景激动万分,连连道谢。孩子家长要酬谢他,他连忙说,没有必要,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谁碰到也会去救的。陈晓安觉得虽然没有和家人玩好,但是这更有意义,愿孩子一生平安。看看小孩没有事,在孩子家长带孩子换衣服时,陈晓安带着家人悄悄离开了。孩子父母通过经视直播找到“好心叔叔”,1月9日,孩子母亲当面前往感谢陈晓安。(当天晚上在湖北经视频道的热点栏目《经视直播》中做了后续报道。)

栾友平

李良兵

祝咏南

  2、“奋勇追凶英雄群体”栾友平、李良兵、祝咏南三名同志(新洲区宣传部推荐)

  栾友平,男,42岁,中共党员,新洲区邾城工商所所长。李良兵,男,46岁,新洲红太阳公司的士司机。祝咏南,男,46岁,新洲红太阳公司的士司机。2013年12月3日晚9时30分许,李良兵途经邾城街衡州大街和齐安大道十字路口,听到一名女子惨叫,只见一名男子手持利刃残忍地对女环卫工乱捅,李良兵立即报警并上前阻止。这时,栾友平正好驾车经过,加入制止凶犯的行列中。凶手见情况不妙,手持匕首抢劫祝咏南的出租车,钻进驾驶室欲发动车辆逃离。李良兵拿出修车用的钢管,用力击打行凶男子,男子发动出租车开始逃窜。栾友平驾上自己的车载上李良兵和祝咏南,追击犯罪嫌疑人。凶手往武汉方向逃窜,追击路上险情不断,三人沉着应对,始终与110指挥中心保持联系,及时准确地提供凶犯逃离方位。警方沿途多次超车堵截未成,后追赶到离案发现场35公里处的黄陂武湖农耕年华入口处,将凶犯制服。2014年3月16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直播的《晚间新闻》栏目以《湖北武汉:警民合力35公里追凶》为题,报道了这一事件。

  三、“武汉精神践行者·好人榜”

卢明、陈静一

  1、助学夫妇卢明、陈静一(江汉区宣传部推荐)

  卢明,男,现年84岁,民进会员,江汉区华中里小学高级退休教师;陈静一,女,现年79岁,中共党员,武汉市友谊路中学高级退休教师。

  1990年,卢明退休了,他继承了父辈遗愿,开始资助蕲春县青石镇小学,从最初资助20元开始,22年来卢明夫妇共自筹资金30余万元,资助了近2000余人。1996年他们处理掉自己的资产,甚至还卖掉自己在常青花园的房产,成立以自己父亲名字命名的“陈自强教育基金会”,继续无偿资助家乡蕲春县的贫困学生。在他们的带动下,基金会集资260万元,发展成湖北省自强教育基金会。在他们夫妇的资助下,很多家庭脱贫致富;在他们夫妇的关怀下,许多孩子走出心理阴影,融入社会;在他们夫妇的策划下,家乡学校的老师不断接收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在他们夫妇的帮助下,家乡的校园、校舍得到修缮和维护……22年里,他们以老弱多病之躯,穿行在蕲春县山水之间,践行父亲遗愿,捐资助学,资助贫困学子。

陈雪东兄弟

  2、流动公厕里的特殊“兄弟”(江岸区委宣传部推荐)

  陈雪东 ,男,现年41岁,现在是一名江岸区城管委公厕管理中心的一名普通的公厕管理人员。陈雪东父母早年离异,年轻时因犯盗窃罪入狱,由于他在狱中表现优良,2013年,他被提前两年释放。出狱后,爷爷奶奶疾病缠身,家里唯一的私房也已被卖掉。居无定所的他在四唯街太平社区的帮助下,获得黄浦路公厕管理员的工作,这里每天至少有300人次如厕,陈雪东索性住进公厕管理间,24小时值守。2014年8月底,一名捡破烂的年轻人出现在公厕附近,引起陈雪东的注意,他主动这个年轻人搭话,年轻人道出了他背井离乡14年的辛酸,没有出生证、没有身份证,是只有一个名字的流浪儿张凡。陈雪东的听后很同情,就认下了这个流浪儿作弟弟,并让他和自己一起住在公厕管理间里。陈雪东每月从2000元工资中拿出500元给张凡零花。在陈雪东的照料下,张凡体重涨了20多斤。为了回报陈雪东,张凡学起公厕清洗、拖地……陈雪东说“我知道没有家的滋味,自己走了弯路,重回社会后得到社区关爱才有了家,所以尽可能让张凡感受到家的温暖,让他不再流浪,做一个有用的人。”于是,陈雪东开始手把手教张凡如何清理公厕,两兄弟一起当起公厕管理员。张凡说:“是陈哥把我引导到正常的生活中来,我再也不流浪。我没有亲生哥哥,陈哥就是我的亲哥哥。”

  四、“武汉精神践行者·诚信榜”

信义夫妻

  1、“信义夫妻”邓双生、何运香(汉阳区委宣传部推荐)

  何运香、邓双生,湖北应城人,何运香身前在汉阳鹦鹉洲大桥工地从事清洁工作,邓双生在汉阳区当环卫工人。

  2014年12月29日凌晨,何运香在上工过程中,不幸被渣土车撞倒重伤不治身亡。丈夫邓双生强忍悲痛,在拿到项目款项后,没顾得上自家困难和艰辛,当天就联系了跟随何运香的所有工友,将10万多元的工人费,按时按量的发送到他们的手中。

  邓双生夫妇家庭异常艰难。邓双生早年因为肾结石,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何运香成为家庭的顶梁柱。2001年,何运香只身前往武汉打工,一度在汉阳万家巷一带靠捡破烂为生,十几年凄风冷雨,拼命干活,逐渐带出了一支六七十人的零工队伍,近两年主要在鹦鹉洲大桥有关工地从事清洁等杂务。而邓双生也于2013年来汉,经人介绍在汉阳区做起了环卫工人。环境刚刚有所起色的家庭被一场车祸拖进了困境。妻子后事尚未料理,孩子学费尚无着落,但邓双生在第一时间,把所有工友的钱发放到位。

  “舍得小我,赢得信服”,邓双生、何运香的“信义”故事,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成为一股弘扬诚信友善的道德正能量。

汪福全与汪凯铃

  2、“践诺抚养残疾女婴”汪福全(新洲区宣传部推荐)

  汪福全,男,现年64岁,新洲区三店街道办事处居民。1996年10月17日,有人在新洲三店街遗弃了一名女婴。当时一大群人围着看,见众人都没有收留孩子的想法。汪福全承诺:“这孩子我养定了,我活一天,就养她一天!”

  两年过去,孩子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正常。汪福全带上孩子去医院检查,诊断结果是“脑瘫”。后来,汪福全又带着孩子跑了四、五家医院治疗,花了好几万元,孩子的病没有一点起色。很多邻居和街坊劝他将孩子扔掉,减少负担。汪福全心都凉透了,也曾想过把孩子丢掉算了。但对这个养了两年多的孩子,他和老伴有着如同自己孙女般的感情,实在是舍不得丢。尽管经历过很多困难,但汪福全始终没有放弃。孩子如今长到18岁,不会说别的,只会叫“爹爹“、“婆婆”,吃喝拉撒全要人伺候。新洲民政局和三店街民政办多次建议把孩子送到福利院,汪福全夫妇对孩子有了深厚的感情,尽管是个残疾孩子,老两口死活不答应。汪老汉已经64岁了,每次有人劝他放弃孩子,或将孩子送进福利院,他都坚持将当初的承诺履行到底:说“我活着一天,就要养她一天,直到我不能动为止。”

  五、“武汉精神践行者·孝星榜”

邱炳强

  1、背母上学的学子邱炳强(洪山区宣传部推荐)

  邱炳强,男,现年23岁,武汉体育学院学生。17岁时,父亲因舌癌病逝,为父亲治病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并欠下了高额债务。为了养家还债,邱母拼命赚钱,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因加班超时而晕倒,经过开颅手术的抢救治疗后,母亲留下高血压、身体偏瘫、癫痫、失语等后遗症,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需终生服药。正值高二的邱炳强休学一年,打工挣钱,为母治病。2009年,武汉体育学院单招录取了他。此时,他也做出了一个感人的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每天早上,邱炳强要给母亲买好早点后再去上课,中午回来后又忙着洗衣做饭,下午再返回学校训练。晚上回家后他还会给母亲做按摩,陪她散步。为了赚得家庭的日常开销和母亲的治疗费用,邱炳强经常是四处奔波跑演出。

孙青丽

  2、带着公婆改嫁的孙青丽(青山区委宣传部推荐)

  孙青丽,女,现年51岁,家住青山区新沟桥24街70门12号。1987年,孙青丽的丈夫朱国清因车祸去世,留下两老和3岁的儿子,处理好丈夫的后事,她向老人承诺,会像亲生女儿一样侍候他们一辈子。

  1989年,孙青丽与现任丈夫杨崇亮结婚,并共同承担照顾着6位老人的重任:孙青丽的父母,杨崇亮的父母,以及孙青丽的前公公婆婆。2008年,婆婆徐双萍患阑尾炎住院开刀,孙青丽则是日夜守候在病房,整整12天。前年,公公朱心锁住了7次院,孙青丽每次都是在医院24小时看护。她用实际履行了对老人的承诺,也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美德。徐婆婆逢人便说:“我这个媳妇才好!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和我红过脸,我说什么她都听!”无论生活再艰难,自己再辛苦,孙青丽也没有过埋怨。

责编:宋菁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