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2014专题 > 武汉精神践行者评选 > 每月排行 > 好人榜

郑先华

2015-11-25 08:27长江网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郑先华,女,81岁,中共党员,新洲区旧街街新集社区居民。

  郑先华老人身材瘦小,衣着朴素,一副典型的农村老太太打扮和特征。这么一位高龄老人,现在还是每天上街拣垃圾,卖鸡蛋赚钱,是她没钱花吗?还是生活贫困所致?

  她生活节俭至癖。郑先华老人所住的房屋为一间两层的普通民房,房子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周边邻居家的房子都是亮丽的金属门窗,在一排整齐的民房中,郑婆婆家房子十分陈旧,显得与众不同。房子门口堆着一大堆干柴,屋里家俱破旧,值钱点的就是一台旧冰箱。

  厨房里漆黑一团,尽管用上了媒气,但郑婆婆通常还是烧柴做饭,煤气一般是春节时儿子和女儿回家时才用。长期烧柴做饭产生的大量黑烟,以至于墙壁四周被熏成灰黑色了,客厅和房间也有油烟熏过的痕迹。郑婆婆和老伴都是农民,没有任何退休工资。目前两位老人每月有国家发放的农村养老金、高龄老人补贴,这一块每月有500元左右。老人有一子一女,儿子现在广州一所大学工作,每月会寄些钱回家。老人和老伴俩的每月伙食费控制在四百元左右,家中剩下饭菜从来都舍不得倒,留到下一顿再吃,老人的生活节俭几乎是到了至癖的状态。每月节余的钱,郑婆婆都十分慷慨的资助别人,接济困难户。为了多挣点钱,郑婆婆还长期拾破烂、收购鸡蛋卖钱。老人为了增加收入,每天外出拣破烂卖钱,拾柴火省煤气费,并且收购土鸡蛋到街上去卖。“土鸡蛋八毛钱一个收购,一块钱一个卖,每个赚二毛钱。”郑婆婆告诉我们。

  那么郑先华的一子一女生活无忧吗?在广州当大学教师的儿子今年四十八岁,收入相对稳定,但并不是很高;女儿今年四十岁,现在邾城一家洗车店当洗车工人,女婿在武汉打工,女儿女婿一直租房居住,直到今年才在邾城购买了一套商品房。

  她对困难者非常慷慨。这么一位生活俭朴、收入不多的八旬老人,按理说是没有能力资助他人的。但郑婆婆热心助人、为身边的困难户送米送油送钱的慷慨善举,在新集社区是人人皆知。她从20多年前资助一名大学生开始,至今已帮助过很多人,资助金额达十五万余元。这么多年来,一些经她照料的老人已经去世,郑先华目前资助的,还有附近5位孤寡老人。

  郑婆婆只要碰到或听说哪位人家困难,她一定会亲自上门去看看,了解情况。2006年,郑先华一次在步行回5里路外的亲戚家时,看到80多岁的喻婆婆在田里割茅草,感觉这位老人蛮可怜,她了解到这位大自己几岁的喻婆婆无儿无女孤身一人,决定照顾这位老人,定期为这个老姐姐,每周都步行几里路,为她送去米、油、衣物和被套,陪她说话解闷,直到前两年老人去世。

  老人还长期资助一名单亲男童。十年前,三岁的小彬菲继父因病去世后,彬菲的母亲只好第三次嫁人。家里没有生活来源的母亲,身体不好,实在是无力抚养这个孩子,决定将孩子送人。郑婆婆听说这事后,出资协助这个可怜的女人抚养孩子,劝彬菲的母亲不要将孩子送人。每隔一段时间,郑婆婆将拣破烂、卖鸡蛋和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用手绢包着送到彬菲母亲手上。从彬菲读幼儿园起一直到现在从未间断,她前后资助彬菲的生活费达9万元。如今小彬菲13岁了,正在读初中,每年学费以及生活费约需八千元全部由郑婆婆承担。

  她从给予中获得快乐。为什么这位没读过一天书的农村老人节衣缩食,连女儿都不帮助,而去帮助他人呢?郑婆婆说:“女儿女婿有脚有手,身体健康,完全有能力自己养活自己。而且即使我资助她们点钱什么的,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不如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身上。现在社会上那么多困难户,政府能力也有限,顾不来那么多,也不可能解决所有人的困难。我虽说没有退休工资,收入不多。但现在每天吃的穿的只要那么多钱就够了,用不完的钱就可以帮助一下别人,每做一件这样的事,我特别开心。”的确如此,辛集社区的陈书记说,郑婆婆在社区居民中确实很特别,自己生活刻薄节俭,她不帮助自己的子女和亲戚,而慷慨照料与自己无亲无故的困难户。“有的人甚至说这个老太太有点苕,但其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现在这个社会很少有人能做到这种境界呢!”陈书记说。

  当地政府非常支持和肯定老人的善举。2012年,78岁的郑婆婆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让老人非常骄傲的一件事。郑先华认为,帮助生活困难的人,会给自己带来了开心和快乐,让自己身心健康。从这位老人身上,我们读到了“给予”的力量,读出了无私、真诚、善良的人间真爱。

 

分享到: 6.02K
相关阅读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