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2014专题 > 武汉好人 > 模范风采 > 身边好人

“医痴”赵苏

2014-12-11 15:42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赵苏正在为患者问诊。 记者胡伟鸣摄

  (武汉晚报)“先看病人,再看片子,最后看检查报告,是为上医。”这是一代名医裘法祖对“上医”的定义。“医痴”赵苏无疑就是“上医”的践行者。从医32年来,他坚持对每位病人都“视触叩听”,做出大致判断后才开检查单。前天上午,赵苏在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专家门诊,从上午8点到下午1点共问诊了21位病人。记者陪诊发现,赵苏不仅是位技术精湛的“上医”,还是位“神探”,只要找他初诊的病人,都会设定15分钟的“门槛时间”,抽丝剥茧找到病因才罢休。

  主动要求限号

  为初诊者设15分钟“门槛时间”

  前天上午7点50分,赵苏的门诊室外已经排起了队。熟悉的患者都知道,赵苏到了10点就会要求“限号”。

  “人太多了,实在看不过来。”大内科护士长朱江跟赵苏合作了8年,她说赵苏看病仔细,初诊患者至少问诊15分钟,必须限号,一上午最多看30个人。即便是这样,也常常得看到下午两点。

  8点,查完房的赵苏来到诊室。他套上白大褂,检查桌上的装备:小电筒、压舌板、棉签,又习惯性地摸了摸白大褂右口袋的听诊器。

  第一个患者吴婷连忙跟进诊室。她家住在江夏,已经连续一周咳嗽发烧,走路都有些不稳。

  怕挂不上赵苏的号,她提前3天预约挂号,早上7点多就守在诊室门口。

  吴婷的检查结果显示,咳嗽和发烧是由细菌感染所致。赵苏开药后,吴婷准备去拿药时,赵苏叫住了她,和她拉起了家常。

  “你平时爱做饭吗?”“工作忙不忙?”“是不是经常发烧?”……吴婷觉得很奇怪,纳闷赵苏为啥问这么详细。一一回答后,赵苏又问:“你一般多长时间剪次脚趾甲?”

  吴婷告诉他半月剪一次,赵苏紧接着又问她每次剪得深不深。吴婷愈发感到奇怪,但还是回答了:“有些深,半个月前还把大脚趾剪破了,因为没流血就没管。”

  “这就是你这次发烧的原因!”赵苏告诉她,她感染的是一种常见伤口感染细菌,“元凶”就是大脚趾的破口。他还告诫吴婷,剪脚趾甲不能剪太深,一旦剪破容易出现感染。

  从8点30分拿到结果到9点问诊结束,吴婷的就诊时间长达半小时,并在赵苏抽丝剥茧式的拉家常中找到了病因。赵苏认为,医生除了治好病人的病外,还要告知病人得病的原因。而呼吸内科的病因很多都和生活习惯有关,看似闲聊,其实是通过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和细节,找出病因。

  “肺部阴影”把爹爹吓个半死

  精细诊断原是枣核作祟

  “赵医生,你看看,我是不是肺癌?”9点,一位70岁的爹爹快步走进诊室,一坐下来就拿出一沓病历资料,问话时语气急促,小心翼翼地看着赵苏。

  爹爹姓胡,赵苏的老病人了。一个月前,他老觉得胸部隐约作痛,到医院拍完胸片后整个人都不好了。“肺部有个鸡蛋大的阴影,可能是肿瘤。”胡爹爹当时懵了,压根不肯相信,一连跑了3家医院,3个医生都说“可能是肺癌”。

  胡爹爹就住在花楼街。本来可以等到赵苏在该院南京路院区就诊时再来找他的,但备受”肺癌“煎熬的他等不了了,前天一大早就到后湖院区候诊。

  “会不会只是肺结核?”看到赵苏看片子时双眉紧锁,胡爹爹心里直打鼓,生怕赵苏吐出“赶紧住院”四个字。

  没想到,赵苏放下片子,摊开手掌放在胡爹爹胸前,让他做深呼吸,然后又敲敲胡爹爹后背,最后拿出听诊器检查了他的前、侧胸部和背部。完成这些检查后,赵苏问他:“你最近被呛过吗?”

  胡爹爹一拍大腿,两个月前他吃过红枣,确实卡住了,枣核不大,他就吞进去了,也没管它。“未必是枣核卡到肺里了?”后来的检查也证实,胡爹爹没有得肺癌,所谓的“肺部阴影”其实是枣核作祟。

  “一开始就应该来找赵医生。”走出诊室的胡爹爹一身轻松,埋怨儿子不听他的,让他白白担惊受怕一个月。儿子连连点头“认错”,还说赵苏确实“牛”,再也不强迫他搬家了。

  为什么搬家?胡爹爹的儿子告诉记者,前年花楼街的老房子拆迁,他另买了一套大房,但父亲为了找赵苏看病方便,坚持要住小面积的原地还建房,每次劝父亲搬家都会闹得不欢而散。

  32年坚持“视触叩听”

  开检查单只是确认自己的判断

  “找赵医生‘听’一下,我们心里就踏实了。”这是许多老病号对赵苏的评价。50岁的梁女士对此深有感触。她连续半个月不明原因的咳嗽、咳痰,稍微活动一下就累得喘大气。“朋友说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赵苏最会找病因。”梁女士告诉记者。

  赵苏用听诊器对她的前后肺、从上到下进行听呼吸音变化的检查,没发现异常,又问了一些生活中的情况,也没有什么不良习惯。蹙眉想了想,赵苏问她:“你吞东西时喉咙有没有不舒服?”

  梁女士很惊讶,吞东西时喉咙的确不太舒服,但问题不大,要不是赵苏问她她都忽视了。赵苏摸了摸她的颈部,在右侧摸到一个圆圆的包块。赵苏推断是甲状腺肿块压迫了气管,引发呼吸问题。随后的CT检查证实了他的判断:甲状腺肿块。

  走出诊室的梁女士很感动。她说来找赵苏前,她看了很多家医院,别的医生都是听她说完病情后简单问了两句就完了,赵苏是唯一一个摸了她脖子的医生。

  “视触叩听是内科医生的基本功,不能丢。”赵苏坚持了32年。他说现在有些年轻医生太过依赖检查报告,甚至连听诊器都不戴身上,只要他看见了就会上前提醒。

  前天上午,赵苏一共看了21位病人,对每位病人都严格按照“四诊”要求执行,作出大致判断后才开检查单。一直到中午1点,他才看完所有患者。匆匆吃过盒饭,没有午休就赶往该院南京路院区,下午还要到那边会诊。

  (出于保护隐私,文中患者均为化名)

  记者伍伟 王恺凝 通讯员黄征宇 马遥遥

  对话赵苏

  记者:限号会对收入有影响吧?

  赵苏:不限号会害了病人。有些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如果挂了号又看不成病,我过意不去。

  记者:有些病人是带了检查片子来的,为什么还要进行“四诊”呢?

  赵苏:影像学只是辅助手段。如果仅仅靠设备就能查出问题,那还要医生做什么呢?

  记者:对于那些拿着一堆“百度”资料来看病的患者,你会怎么“对付”?

  赵苏:每次碰到这样的病人对我来说都是一场“考试”。其实很多“百度”来的资料都不符合患者的病情,我会一一解释,并说出我自己的观点和治疗方法。

分享到: 6.02K
相关阅读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