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动脉:从丝绸之路到万里茶道

2014-08-18 10:17 我要评论
分享到: 0
调整字体

  

百年前,外国人拍摄的汉口码头装卸茶叶的繁荣景象 王炎生供图

    (长江日报)

  核心提示

  “起点为湖北汉口横跨亚欧大陆的‘中俄茶叶之路’,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国际商贸通道”。这是百度百科对“万里茶道”的定义。

  这既是一条全新于古代丝绸之路的新型商路,又是一条依托传统交通路线,创造现代奇迹的资本与商品高度融合之路。今天,当我们重新梳理万里茶道的缘起与兴衰,它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及它的文化遗产保护价值愈显独特与珍贵。

  丝绸之路淡出,万里茶道崛起

  中国茶叶向世界的传僠其实早在始于西汉的丝绸之路上就出现了,到了唐代和宋代,茶叶均为中国向南洋诸国输出的主要商品之一。明清时,欧美诸国经大西洋、绕非洲好望角、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至广州的“黄金水道”,非常繁忙。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前,它一直是中国茶叶输往欧洲、北美的主要海上通道。

  “海上茶路”一度使英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茶叶市场。然而,随着万里茶道的兴隆,俄国取代英国成为中国茶叶“最大的买家”。

  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标志着中俄长期贸易的开始。中俄贸易素有“彼以皮来,我以茶往”之说,自此,由张家口经蒙古、西伯利亚至俄国,贩运茶、丝为主商品的俄国商队日趋活跃起来,茶叶输出量不断增加,从此二三百头骆驼组成的商队满载着用来交换茶叶的毛皮,艰难跋涉于厄斯克·卡亚克塔边境线。返回莫斯科时,由于每头骆驼须装载4箱茶叶(大约270千克),因而行程非常缓慢——茶叶从中国南方产茶区种植者到达俄罗斯消费者手中,需要16-18个月。

  省社科院《中俄茶叶之路》课题组专家刘晓航认为,漫长的运输过程决定了最早输入俄国的茶叶是砖茶。晒干的碎茶叶经过蒸压,形成体积更小、且不易受潮的茶砖。饮用时,需要用茶刀将茶砖切开冲泡。

  武汉早在明代就成为茶市兴旺之地。市社科院研究员张笃勤认为,从《明实录》“楚府征税,茶商重困”的记载反映出,茶叶成为明代武昌楚王府征税的重要商货之一,当时武汉就有不少以贩运经销茶叶为生的商人。

  “清朝康熙皇帝亲征葛尔丹后,废除政府所设经管内地茶叶与西北游牧民族马匹交换的茶马司,开放内地与蒙古等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之间的贸易,促进了茶叶向西北地区运销的活跃,地处江汉交汇的武汉于是成为南茶北运的孔道”。张笃勤说。

  17世纪18世纪,海路不畅通,丝绸之路淡出,俄国对华贸易却因新辟的茶路有了保障。1727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签定,为两国茶叶贸易发展奠定了基础。俄国对茶叶的巨量需求,催生了多条自中国南方茶叶产地至俄内陆腹地的茶叶贸易线路,其中就包括我们今天所说的“万里茶道”。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娱乐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