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盗终结中国茶叶垄断史 鸦片战争因茶叶而起
夺取中国茶叶控制权之外,英国一直在考虑另辟茶叶生产地。1848年,为了获得品种优良的茶树,同时寻找中国的茶农茶工和栽培工具,东印度公司派苏格兰最成功的植物盗窃犯福琼(RorbertFortune)来到中国。如今回看,这是中国茶结束欧洲市场垄断地位的分水岭。
福琼在自己第二本书《茶国之行》中详述了这次冒险经历。他将头发剔去,穿着长袍大褂做中国人打扮来到武夷山。在一家小旅店的花园内,他发现了一株从未曾发现的植物——茶树。吃完饭,福琼对店主说:“这些树真漂亮,我从海边来,在那里看不到这些树,给我一些种子吧。”善良的店主满足了他的请求。福琼从福建、浙江获得大量茶树种子和茶树标本。在1851年2月,他将23892株小茶树和大约17000粒茶种带到了印度,同时带走8名中国制茶专家到印度的加尔各答,不久,这种植物在印度的阿萨姆邦和锡金枝繁叶茂,茶园陆续涌现。
到19世纪下半叶,茶叶成了印度最主要的出口商品。1854至1929年的75年间,英国的茶叶进口上升了837%,在这一惊人数字背后,相对应的是茶叶原生地中国国际茶叶贸易量的急剧滑坡与衰落。1950年之后,印度和斯里兰卡的茶叶足以供应欧洲,中国茶叶在欧洲市场的垄断地位一去不复返。
咨询公司“欧睿信息”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每年消费的茶叶量是16亿磅,位居世界第一;不过按人均每年茶叶消费量来看,欧洲国家仍占据头筹。世界上每年人均茶叶消费量最高的国家是土耳其,6.961磅;爱尔兰和英国分列二三位,俄罗斯紧随其后位居第四。中国人每年的人均茶叶消费量是1.248磅,排名第19。
责编: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