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中学生深情讲述武汉印象 载歌载舞上大讲堂
载歌载舞走上大讲堂
藏族中学生深情讲述武汉印象

藏族学生巴桑(左)、德吉拉姆(中)、达杰(右)在市民大讲堂讲武汉印象
记者刘斌摄
(长江日报 记者罗斌余坦坦)28日上午,由本报与市民之家联合主办的第14期(总31期)市民大讲堂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讲台上面,三位藏族学生深情讲述他们的武汉印象;听众席前,一群藏族孩子载歌载舞,用西藏传统的民族歌舞喜迎新年。主讲人和表演者均来自武汉一个特殊的群体——武汉西藏中学学生。这是市民大讲堂节前举办的最后一期讲堂,也是市民大讲堂“节庆文化系列讲座”的第六讲。
德吉拉姆:我在武汉还有两位“妈妈”
高三年级的德吉拉姆是一个非常可爱的藏族小姑娘,笑起来很甜。她能歌善舞,十分活泼。德吉拉姆的老家在西藏山南地区,她说自己最喜欢吃武汉的热干面和火锅。
除了西藏老家,德吉拉姆在武汉还有两位“妈妈”,一位就是原洪山区卫生局局长贺丹心,另一位就是她的音乐教师王婧。
贺丹心经常周末来学校将德吉拉姆接到家中,和家人一起吃饭,带她逛街逛商场,为她买衣服,陪她看电影、吃火锅。
王婧不仅关心德吉拉姆的学习,只要是逢年过节或者周末,都会把她和其他几位女生一起叫到家里吃饭。天气冷了,王婧还会为她们准备一些新衣服,惹得班上男生都很羡慕。有一次,王婧老师到班上去找德吉拉姆,老远就听到有一名同学喊:“德吉拉姆,你妈妈来了!”
达杰:舍不得离开武汉
一头卷发,黝黑的皮肤,他是武汉西藏中学高三年级学生达杰,也来自山南地区。
达杰在武汉西藏中学读完初中后,因为成绩优秀,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本来可以到北京或者上海的重点高中和汉族学生一起就读。因为自己在武汉生活学习了4年,与武汉的老师和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实在是舍不得离开武汉,最终还是选择了在武汉西藏中学读高中。
巴桑:想当解放军那样的人
巴桑,是武汉西藏中学高三年级学生,说话时显得有些腼腆。
巴桑的老家在西藏日喀则,当地平均海拔高度为5000多米,高寒缺氧,每次回家到了拉萨还要再坐3天的汽车才能到家。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家里只有母亲和他相依为命。小时候他经常看到解放军官兵帮助藏民修路、修房子,送医送药,他立志长大后要成为解放军那样的人。
12岁那年,经过考试选拔,巴桑考上了武汉西藏中学。经过一年的语言预科学习,又读了三年初中和三年高中。目前,他已经在武汉生活学习了近7年时间,今年就要参加高考了。
花絮>>>
花絮>>>
本报记者被聘校外辅导员
耿尕卓玛是本报经济部一名藏族记者,华中科大新闻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得知西藏中学师生要来市民大讲堂,她拖着行李赶来参加。活动结束后,她立即赶往机场,飞回四川老家。
市民大讲堂上,耿尕卓玛讲述了自己在武汉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她给同学们介绍了许多有益的生活和学习经验。
讲堂上,武汉西藏中学党委书记黄宝源当场聘请耿尕卓玛为该校校外辅导员,耿尕卓玛欣然接受。
老读者从青山赶来参加活动
在市民大讲堂的听众席上,坐着一位白头发的大爷。他叫王安山,家住青山区,自在长报看到消息,得知西藏中学的孩子们要来市民大讲堂,介绍他们在武汉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于是专程从青山赶到市民之家参加活动。
反响>>>
反响>>>
武汉西藏中学党委书记黄宝源:“市民大讲堂为西藏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开阔了视野。祝市民大讲堂越办越精彩。”
中国农工民主党洪山区主委、洪山区原卫生局局长贺丹心:“市民大讲堂——市民的精神家园!”
武汉西藏中学教师王婧:“市民大讲堂,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长江日报记者耿尕卓玛:“愿市民大讲堂细雨般的人文关怀滋润更多国人!”
责编: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