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会代表:陶建武

2013-11-27 16:07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必将为武汉市综合实力的提高蓄力。规划是航标,规划好了,经济和社会才能发展好。希望武汉市的城市发展规划做的越来越好,从而打造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陶建武

  2013年11月28日,为期3天的《武汉2049》专题研讨会在武汉市委召开,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武汉把脉,勾勒、描绘武汉2049发展蓝图。本人有幸受长江网邀请参加本次会议,听完李晓江院长的《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专题报告以及阮成发书记《实现大武汉的全面复兴——我心中的“武汉2049”》的动员讲话后,与会的代表都纷纷对《武汉2049》远景规划表示赞赏。

  武汉市在此之前,一共进行过7轮城市总体规划,第6轮是《武汉市总体规划1996—2020》,而第7轮是《武汉市总体规划2010—2020》。如今,武汉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此时此刻制定的《武汉2049》规划,是“顺势而为”,具体的规划和构想也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层次性和全面性,是全面复兴大武汉的“时空”航标。

  “时”,意指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待武汉的远景发展。通过审视不同历史时期的武汉市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把握人口布局和规模的历时变化规律,把握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变的历史机遇,反思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千城一面”问题和“摊大饼式”发展模式的弊病,反思武汉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历史文物所造成的破坏,从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深刻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再结合武汉市自身实际,分析未来36年可能出现哪些因素、哪些因素会变、哪些又不会变,从而制定出远景的发展规划。因此,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待武汉的远景发展,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

  “空”,意指从武汉的空间布局及其所处的区域格局来看待武汉今后的发展。从区域格局来看,以武汉、长沙和南昌为中心的中三角地区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一极,未来武汉的发展,要围绕着中三角崛起的战略而构建复合快捷交通网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注重复兴区域文化影响力等;从武汉的空间布局来看,应在主城区聚集相关核心城市功能,在外围地区通过“四个次区域”建设带动“1+8”城市圈的城市发展,在此基础上,武汉市的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方式、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变化、科技创新、人口布局和规模、交通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生态保护、文化保护与发展等重大议题也随之铺开。因此,从武汉的空间布局及其所处的区域格局来设计武汉今后的发展战略,具有层次性和全面性。

  不管是李晓江教授针对武汉发展目标所提出的“四个中心”(即创新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与高端制造中心)和“五个城市”(即绿色的城市、宜居的城市、包容的城市、高效的城市和活力的城市),还是阮书记围绕“不做什么,要做什么”所阐释的八个问题,都以“时间”为纵轴,以“空间”为横轴,以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方式、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变化、科技创新、人口布局和规模、交通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生态保护、文化保护与发展等重大议题为关键内容,给“武汉2049”勾画了一幅大致相同的蓝图。

  在“时空”航标的指引下,才能够在未来36年内清楚地把握住“不做什么,要做什么”的主线。“不做什么”,避免急功近利、造成对城市的致命伤害,体现的既是底线思维、忧患意识,更是长远意识、责任意识、历史意识,“不能断了子孙的粮”;而“要做什么”,避免错失机遇,成为历史罪人,体现的既是主动作为、机遇意识,更是担当意识、使命意识。

  深谋远虑搞规划,一心一意谋发展。可以说,《武汉2049》专题研讨会开得好,也开的正是时候。如若《武汉2049》远景规划能够顺势实施到位,且随着形势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今天的举动将载入武汉市发展的史册,我们留下的不是政绩,而是集体的智慧和结晶。

编辑:张亮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