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教育要围绕“群众”开展

2013-09-04 10:04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按中央部署组织开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从相关报道中也可以看到,有的地方、部门表面上重视,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大张旗鼓,经验简报出了一大批,查找问题一大堆,但却出现“干部热、群众冷”的怪像。原因在于,活动形式搞的都是些“花架子”,文件要求变成“纸上谈兵”,经验简报靠得是“闭门造车”,查找问题由别人“轻描淡写”,干部在机关内自编自导自演了大量节目,群众那边却场面冷清。这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相差甚远。

  就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而言,本身也应该走群众路线,围绕“群众”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不仅要以干部为“主体”,还要以群众为“中心”;不只调动干部的积极性,还要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才能“接地气,有人气”,才能听真声音,查准问题,求实效果。

  以群众需求作为“风向杆”,听真声音。教育活动不能仅按照文件和上级要求按步就班,学习几次,写写心得体会、部析材料就了事,而应该深入群众,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地交流沟通,了解他们所需所盼、所急所难,“到底群众需要什么?”。“百姓的事比天大”,群众之事无小事,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才能真正听到来自基层、来自老百姓的声音,找到工作的出发点和切入点。

  以群众感受作为“试金石”,查准问题。在教育活动中,干部要以群众身份,抛开面子,放下架子、迈开步子,轻车从简、明查暗访、微服私访,走近群众,身临其境体会百姓疾苦,与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如:到医院不搞特权,同群众一样排队挂号候诊,体会看病难;放弃豪车,坐上公共交通车,体会拥挤而拥堵的公交;高温天气到建筑工地,同工人们一起挥汗如雨;到田间地头拿起锄头,体会农民“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有了亲身体验,切肤之痛,才能把老百姓的问题,变成自己的问题,才好对问题把脉会诊,对症下药,解决各种沉疴顽疾,药到病除。

  以群众标准作为“检验尺”,求实效果。“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路线开展活动成效如何,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唯一的检验标准,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由群众打分评价。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没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没有?帮群众做了几件好事、实事?出台了几项惠民政策?这些实实在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不正是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目的所在吗?(长江网 潘艳)

编辑:张亮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