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群众,“键对键”不能取代“面对面”

2013-08-06 16:24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便民服务QQ群、政府微博、书记信箱等各种形式的电子政务走上政治舞台,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老百姓。然而,当这种全新的方式不断发展并完善时,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的党员干部就可以坐在办公室与群众“键对键”,完全取代老一辈革命工作者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呢?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

  俗话说“当面锣、对面鼓”,面对面是最司空见惯的交际方式。毛泽东也曾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在成长壮大的90年间,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历经劫难依然生机勃发,不仅在于自身“过得硬”,更在于根基“扎得牢”。2013年4月,党中央提出用一年的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笔者认为,要走群众路线,更要提倡与群众“面对面”。

  想不想和群众“面对面”是态度问题。深入基层,面对群众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形式,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得到广大群众爱护和支持的重要原因。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强调创新工作方式从而导致过分依赖网络,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办公确实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部分人主观逃避与群众面对面,懒得动嘴、动脑、动腿,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

  敢不敢和群众“面对面”是能力问题。深入基层我们难免发现少数政府机关出现怪像,当群众有诉求时办公室房门紧闭,当群众好不容易 “碰到”领导干部时,领导干部们闪烁其词的表情着实让人汗颜。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难题和挑战,部分党员干部缺乏面对群众、面对问题的底气,害怕担责任。在新的时代,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对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的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执政能力,只有这样,才敢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大大方方面对群众,做到“心中有数、底气十足”。

  会不会和群众“面对面”是方法问题。在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有成天高喊办大事、议大事的干部,却躲在办公室足不出户;有抱着膀子,端着架子的干部,跟老百姓拉开了距离;有带着记者深入基层的干部,让老百姓在镜头前言不由衷的竖起大拇指。走基层就要走进田间地头、农家小院,面对群众说的是心里话,看到的是问题,听到的是心声,办的实在事,只有这样,才能把政治智慧、执政本领深深扎根于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实践中!(长江网 田蔚)

编辑:张亮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