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四风”问题要触及灵魂深处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坚持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贯穿全过程,着力聚焦解决党员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把大家的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推动四川科学发展上来,为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汇聚正能量。 聚焦解决“四风”问题,首要的是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关键要真心诚意查找问题、立说立行解决问题。最终要落脚到服务群众、凝聚力量、推动发展上。(2013年8月5日,共产党员网)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各部门把活动的着力点聚焦在破除“四风”问题上,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照镜子”、率先垂范“正衣冠”、以身作则“洗洗澡”、砥砺前进“治治病”,社会风清气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了正能量。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并不是相对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和联系着的,它是社会歪风邪气的反映,当代部分官员的真实写照,犹如一颗毒瘤侵蚀着我们党和国家的肌体,如不及时予以解决,我们将面临着亡党亡国的危险。解决“四风”问题,着力点在问题查摆上,保障在阳光操作上,机制在对违规违纪的处置上。
解决“四风”问题,问题查摆是关键。“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缺点和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自身存在哪些问题,往往自己看不到,不觉得,长此以往,小恙就会酿成大病。个人问题的查摆是否到位,决定着教育活动能否取得实在的成效。一要有治好病的信心和决心,要想治好病,就必须准确查找到病源,不讳疾忌医,遮遮掩掩,敢于脱光身子来“洗澡”,把自己的问题暴露出来,“医生”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治好病。二要大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勇于揭短,相互触痛,不做“和事佬”,不当“好好好先生”,树立指出他人的问题就是帮助和关心他人的理念。避免平时一团和气,关键时刻相互拆台的现象发生。三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特别“一把手”更要善意听取与自己观点相反的意见和建议,用他人的观点来验证自己的意识是否正确,防止出现“一言堂“现象。
解决“四风”问题,公开透明是保障。产生“四风”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个别党员干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思想和行为发生了“癌变”,人们往往对这种“癌变”行为容易漠视和忍受,主要是有关政策神秘感所致,产生神秘感的主要原因就是政务不公开透明,群众不知晓。要加大政策公开化和决策透明化,提高群众知情权,努力形成社会的公平正义。一要增强政策信息和办事程序的透明度,要充分运用各种传媒,把应该公开的信息公布出来,让群众清楚明白该怎么办事,不给“癌变”创造空间和机会。二要规范办事程序,建立阳光政务。要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办事程序,建立党代表常任制度,邀请群众代表、网友等社会人士参与党委和政府的决策会,公开透明决策内容,防止“癌变”行为出现。三要大力实施“一站式服务”和“绿色通道”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政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推行集中化办公模式,让群众办事在阳光下进行,办事人员相互监督,让“癌变”行为不敢出现。
解决“四风”问题,案件查处是利剑。“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制度再严,总有漏网之鱼,要确保社会风清气正,就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姑息迁就,不给任何一个毒瘤生长蔓延的机会,做到早发现,早处置。一要加强对顶风违纪的案件查办力度,要坚持从重、从快、从严的方针,顶格处罚,做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震慑一面”。二要加大警示教育力度,通过学习教育、现身说法等方式,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防微杜渐。三要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要通过明察暗访,建立干部行为规范的日常监管机制,把制度作为一柄利剑经常悬挂在各级干部头上,防止“四风”反弹,死灰复燃。(长江网 胡永生)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