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评论:拒当 “差不多先生”

2013-07-25 09:07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长江日报)胡适早年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传》:“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请注意,这里“精明”是“精细”的意思。

我们有的领导干部,精明倒是够精明,精细就很难讲,乐于当“差不多先生”,或者沾染了“差不多先生”似的工作作风。

“差不多先生”的工作表现之一,就是对工作和问题不求甚解,得过且过,凡做事皆“60分万岁”。他们不想在工作上投入时间精力,对待工作任务不想太卖气力。但他们有时间琢磨领导的喜好,所以善于在领导面前讨好卖乖、邀功请赏。结果“差不多先生”经常比埋头苦干的人更出彩。

因为满足于“差不多”,凡事就不认真研究,也不用深入实际,所以他们习惯于浮在上面和表面。他们经常侃侃而谈,俨然是理论家和战略家,所以经常忙于开会、作报告。他们用于研究问题的时间不多,也很少有那份兴趣。即便到基层调研,也是走马观花,马上就自以为成竹在胸,而用于干实事的时间更少。

“差不多先生”可能风光于一时,但正如《差不多先生传》讲的,最后“差不多先生”的家人叫来“牛医王大夫”,把“差不多先生”给治死了。我们身边的“差不多先生”通常也是害人害己:因为凡事只求“差不多”,“差不多先生”一辈子一事无成,并且还误了改革发展的大事。所有干部都应当拒当“差不多先生”,干部考核机制也应当让喊“60分万岁”的人梦碎。

责编:DH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