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红沙发”系列访谈》

2013年4月11日

    现场直播

  • 车延高:

    我举一个例子,在我们部队,进入新兵连以后,组基本的操练,就是每天齐步走,早晨和晚上进行队列训练,这是一种传统,甚至觉得是一种形式主义,但是在走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其实就是在不断重复,我们在形势主义过程中,养成了雷厉风行的作风,我觉得我们的读书活动,对于组织者的愿望,可能和现实不一样,但是推着推着,逐步会进步,刚才刘老师谈到莫言获奖的事,不一定对人们的阅读,马上就产生一种直接性的作用,但是会产生一种间接性的作用,比如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人很难获,因为人们有一种潜意识,很难给到我们这种政体的国家,今天我们的国家是一种开明式,因为莫言在得这个奖之前,把茅盾文学奖跟它一起,授予了莫言,诺贝尔获了奖,我们中国人也有奖颁给他,这是中国人很难实现的梦,莫言实现了,这就使我们的文学爱好者,由不敢做梦,变成敢做梦,使更多的人在文学上产生一种爱好追求,会逐步演化成现实,所以拉动读书,它实际上有多种体制,我们在读书中药做一个有心人,会发现很多有益于自己做事的动力。

  • 主持人:

    刚刚丢老是也说这个问题有点伪,但是在他获奖之后,也确实大大拉动了我们的销量,而且也推进了读书之城的建设,全民阅读的内容,我想问一下车书记,为了让我们建设全民之城,打造我们的全民阅读,一些手段的策划是不可缺少的。

  • 刘醒龙:

    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是不值得去深究的一个问题,难道他不获奖,中国人就不读书了,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家,不管他有没有获奖,我们的阅读一定要好好的保持下去,这才是真正的期盼。莫言获奖无疑是值得祝贺的一件事,是一件文化大事件,但是对象我们而言,重要的还是每个人,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

  • 主持人:

    我知道出版传媒集团,三大人物之一,不光是让全民阅读、同时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第一夫人的举动就得到了很好的效果。10月11号,莫言也得到了文学奖,大家在时间节点也提到了莫言,我想请问刘老师,的获奖对我们的全民阅读,有怎样的拉动作用?

  • 刘醒龙:

    前不久我们的第一夫人出国访问,给外界友人送了百雀灵,我想如果她送的是一本书,对我们中国的影响就更大,如果我们克强总理出国访问的时候,送了一奔泻中国自然风貌的散文,对中国国情的介绍,是多么优雅的一件事。陕西这几年,有着非常好的传统,陕西从省到下面的一些县市,他们有些相关活动的礼品书,有贾平凹的,很雅,然后就带动了整个陕西省的风雅,我们希望车书记跟视为和市长建议一下,不要送烟和黄鹤楼酒,要多送送书。

  • 车延高:

    推荐,通过推荐,我觉得这本书很好,阅读之后,发现能够与人们产生共鸣,当然在这个中间,也不乏推荐一本书,从个人的理念上觉得很好,但是不见得别人能接受,所以我觉得推荐一本书,还是能用主动的态度,就是我们要先行一步,通过一个人的阅读是推荐出来,以此回答刚才李总的问题,移动阅读在现实生活当中不可回避,在出现了新的东西以后,我们不要否定它,但是要有自己的选择,像我就不会太读自己的书,首先从爱惜生命的角度看,电子阅读和移动阅读,对人的眼睛包括它的本身辐射对人确实有坏处,从经济角度来看,实际上在移动阅读和电子阅读过程中,人有时候很难真正把心静下心,真正静下心读还是要依靠纸质阅读,而电子的阅读出现,包括其它一些新的形式出现,我觉得从常量、储存、调用方便的角度来看更有优势,就是哪个对自己更有利,就选择哪一种,体要知道众口难调,你喜欢的东西带有大众口味的,也许别人会喜欢,我们要做一定的努力,这种努力可能会桃李满天下,也可能会门可罗雀,而且在推荐过程中,通过漂泊的方式,把很多人都带动起来。

  • 主持人:

    我们知道有这样一本书,叫《旧制度与大革命》,1992年用中文出版了,但是在2012年很贫乏,但是在王岐山推荐以后,它却引起了书的销售量大增,您是怎么看的?

  • 主持人:

    出版传媒集团归四,在移动方面做了哪些事情?

  • 主持人:

    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包括我们的政府也好、名人名家也好,应该合理的推荐更好的书给我们阅读,刚才提到在旅行途中,外国朋友有更多的习惯读好书,但是现在我们的年轻人都是拿着手机,我们会问大家都是在读什么,是不是在读书呢?在2012年我们做过一个调查,8%读书是男性,看得多的时间就是上下班的途中,请李总谈一下读书跟互联网的关系?

  • 刘醒龙:

    今天上午来了几个爱读书的书友,但是这里有一个读什么书的问题。预期我们去读一些坏书,读一写不好的书,还不如不读,你把自己本身很洁净的灵魂玷污了,我不推荐读职场的书、官场的书,后黑学的书等等,这些书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媒体不能只是看到销售问题,我们要攀登这个书对于我们的心灵有什么影响,我最近做了一个调研,我说作为一个政府的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你们仅仅把一本杂志的发行量超过400万,就作为政绩合适不合适?特别是这个杂志,已经得到负面的定义,我们建议政府应该好好考虑一下。

  • 刘醒龙:

    要由老百姓来交涉,我们现在都是由领导来定,因为一定就发现这个项目很大,然后都带着相关的直接利润,这一点对于我们政府来说,要提到议程上,否则就会不好。还有刚才讲到的这个问题,我们的这种功利性,最近很多媒体都跟我发短信、打电话、发email推荐,我觉得很烦燥,我说没有值得推荐的,我现在告诉你哪些书是值得的。

  • 主持人:

    刚才各位说到小时候读书很少,那时候都讲究苦读,现在我们这个城市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多的读书空间,包括中央财政、省财政给大家提供了140万读书,供大家选择,而且在排行榜上也看到了一些图书的选择,但是在选书的时候,说好一点可以学以致用。

  • 刘醒龙:

    文学的写作是没有根的,法国根的写作,就不知道飘到那里,有根的写作,影响是很深的,它的感染力和影响自然也很深。

  • 主持人:

    但是您也说过没有伟大的故乡,就没有伟大的文学,您是怎么理解的?

  • 刘醒龙:

    我觉得不应该刻意去做什么,如果你没有,但是刻意去做的话,就是做出来也不像,我觉得这种兼收并蓄,它是一种很自然的表达过程,我觉得这种失窃,没有必要刻意去做,它就会很自然。我90年到武汉来,那个时候这个城市说实在话,它有一个潜在的力量,但是现在几乎看不见,因为外来人站住了各个追求位置,包括一些有影响文化的,影响经济学家,或者影响科学家,都是外来人,他们离开了自然的建设,就是包容心,这一点是没有必要刻意去做。

  • 主持人: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我们读书不光要有存量,还要有用量,不光是让老百姓更加便利的阅读,而且有更好的阅读习惯。刚刚李总也说到武汉是九省通衢,大家也都知道这个名声,我想知道我们作为这个一个九省通衢的城市,怎么样做到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结合?

  • 车延高:

    长江日这两年搞了一个读书活动,在这个当中,无论是文学方面介绍知识,还是从其它领域来介绍,而且在审视别人的时候,也在审视自己的心灵。

  • 车延高:

    但是外国人都是手拿一本书,我们一个城市也是这样,它城市的读书量,决定着这个城市的未来,如果我们每个人注重阅读来提升素质的话,实际上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人的素质,跟上这个城市的素质,同时这种人的素质,又起这一重反作用力,来推动社会的高度;另外我觉得,在阅读过程中,实际上它解决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现在的社会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个方面是快速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它是通过每个人的本体表现出来,除非我们很幸福,福利都很好,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医生来帮助你,但是不可能做到,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之后,确实需要很多人帮助你来转变,有的人需要读书,来改变自身的想法,所以读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心理,另外是你在消化书的同时,书也能消化我们自身的负能量。

  • 车延高:

    这个概念很好,像刚才李总讲到农村的时候,拥有一些硬件方面的东西不是很多,大学在我们这里比较多,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存量的,但是从阅读角度来看,我据的更重要的可能是在我们用量上,读书活动的落脚点,应该是落脚在“读”方面,只有读才可能使自己的大脑存积脑压,有很多人买了很多的书,但是摆在这不阅读,它不可能产生和谐,也不可能真正在用量上体现优点,咱们在出差的时候,看到飞机上、火车上有人阅读,我们和外国人的习惯不一样,坐下来聊天、打呼噜的比较多,

  • 主持人:

    我们也知道在这次的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聂哲平(音)先生要把文明程度纳入读书之城?

  • 主持人:

    书香承载着我们的思想,思想又承载着我们的技术。我们知道武汉现在打造的是中心城区,在15分钟之内,就能够更加方便的借书、还书的概念之城,请问李总,您概念中的读书之城是怎样的?

  • 刘醒龙:

    选择阅读的方式。有的方式显得更加真实,书重在细节,它更充满灵性。

  • 主持人:

    您现在是各个领域的书都有涉及吗?

  • 刘醒龙:

    我现在牙不好,不敢吃甘蔗,但是小时候是从上往下,读书也是这样,它显得公平。要选择比较好读的,读起来容易,收获比较大,但是你读书读得越多,读得越深,就像咬甘蔗一样,咬一口很难,但是要咬到深一点的地方更难。

  • 主持人:

    我记得您说过一句话,有时候我拿起这本书就觉得“文学就像是手中的一根老甘蔗”。

  • 刘醒龙:

    读书要趁早读。我打小就喜欢阅读,这一点在我后来当工人的时候也没有改变,就是贯彻执行技术员的指示精神。我小时候看过书,那时候我住在山里,更偏僻,这些爱书的人,为了保存书,把封面都撕掉了,一直到多年之后,才想起来这本书的名字,但是我想所有爱书的人都是一样的。

  • 主持人:

    您是我们节目的老朋友,在上期节目中谈到了天行者,您在之前是做水库的技术员和阀门厂工人,一做就做了十几年,在这段时间中,您在坚持阅读吗?怎么样坚持自己要做作家、创作家的梦想?

  • 车延高:

    阅读的人就比别人多活一辈子。我们在阅读中实际上可以走过历史,自己没有经历的东西,就通过读书来获得,另外也可以通过阅读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在生活中会多方面的举一反三。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自己所读的书,书中富含的知识激发创造力,这种创造力会对我们有很多帮助。


  • 主持人: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时间就像海绵一样,挤挤还是有的。您觉得您的阅读,对您的当官有没有帮助?

  • 车延高:

    在大学的时候,我自己写过一个序,讲的就是整个阅读是依靠大量的业余时间。我个人在小时候读书,那时候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很多,但是读书不多,跟李总不一样,我们那时候找到的书不多,我记得当时最早看的书是《世界童话》,看了六遍,《欧阳海》读了五遍,《柳絮的创业史》也读了三遍,因为那时候的书很少,所以到现在,尽管工作非常忙,还是挤出时间来读书。最近又把莫言的《檀香行》和《生死配套》读完了,中间还穿插阅读了其他书,可能是我前世修得不好,每天五点钟不用人叫就醒了,而且必须要起来,早晨起来就读书,但是每天晚上,十点半钟以后,是在床上躺着读书。

  • 主持人:

    我们也知道车书记的工作非常烦闷,也是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得者,我想知道您当时在获奖的时候,谈到文化阅读和权力无关,您怎样在繁忙的工作中再分出时间来进行创作?

  • 主持人:

    有人说阅读不能够改变我们人生的长度,但是能够改变我们人生的宽度,每个人从小都有一个梦想,都是从读书开始的,您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 主持人:

    “红沙发”第一次走进城市就进入了市场,为什么叫“红沙发”?

  • 主持人:

    知识就是力量,开卷有益深信,管理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开卷有益,系列访谈就像是一列开进春天的列车,今天第一次来到武汉,有幸请到远道而来的朋友,跟我们聊一聊“梦想从阅读开始”。今天请到的嘉宾是中国新闻传媒集团总经理李忠先生,还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同时也是我们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的获得者车延高,还请到了老朋友——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刘醒龙。首先问一下李总,“红沙发”系列访谈是怎么发起的?

  • “红沙发”

    开场前的交流

  • 话题:

    圆梦从阅读开始

时间:2013年4月11日

地点:武汉市市民之家

  • 车延高

  • 刘醒龙

  • 现场嘉宾

  • 刘醒龙

  • 车延高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