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人民盼增收减负水电路畅通公共服务普惠

2013-09-25 17:29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长江日报)期盼增收减负、水电路畅通、公共服务普惠……在市人大常委会此次专题询问调研中,老区人民的三大期盼凸显我市老区发展仍有不足。

    盼增收减负:

    革命老区地方财政收入

    仅占全市的0.75%

    去年,我市革命老区地方财政收入10.54亿元,仅占全市的0.75%,老区的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造血功能不足,近几年,又新增村级债务1.3亿元。农民增收难,去年,我市革命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低12个百分点,还有1.2万户、3.6万人未脱贫。如新洲8个革命老区街乡镇2010、2011、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低288、653、662元。

    盼生产条件改善:

    “空巢村”导致农村土地

    撂荒现象严重

    我市革命老区多地处偏远山地丘陵地带,土地瘠薄,农业机械化、科技化推广和应用程度不高,土地流转困难,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畅。老区空心村现象日趋严重,劳动力大量外出。如江夏区舒安乡张塘村户籍人口1498人,现在常年在家只剩180多人,两个自然湾26户人家,完全空巢。“空巢”现象又导致农村土地撂荒现象严重。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22个革命老区街乡镇中有727个行政村有撂荒现象,撂荒面积共86187亩,占所有耕地7.6%。如江夏区舒安乡总共耕地48000亩,现在撂荒6000亩,占总共耕地面积的1/8。

    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据统计,目前我市革命老区农田旱涝保收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58.3%,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泵站失修、塘堰淤塞、渠系损毁等问题。仅小型泵站年久失修不同程度损坏就有1539个。如蔡甸革命老区250公里的民垸堤堤身普遍矮小单薄,渗漏严重,其中作为分蓄洪区的消泗乡仍有40余公里堤防低端不足27.5米的防洪要求,侏儒街仍有军山外垸、成功外垸等3.8公里堤段为险工险段。

    目前,我市革命老区的田间道路建设滞后,硬化普及率低,大部分机耕道路还是泥巴路。如蔡甸区消泗乡就有60余公里,农机作业难下田,生产资料、农副产品进出困难。新洲革命老区绝大多数的村无机耕路和晒场。

    盼公共服务普惠:

    部分老区群众未喝上“放心水”

    全市革命老区目前还有158个行政村季节性缺乏安全自来水供应,仅新洲老区就有181个自然湾还未解决自来水。

    村湾道路目前毁损情况较重。江夏老区五湖公路、山舒公路破损严重亟待维修,尚有100多公里通湾公路和与周边地区断头路未修建;天子山大道建设7年未贯通,现有路况破损严重,交通事故频发,安全隐患较大。

    老区水网、电网老化,亟待升级扩容。目前,不能正常供电的有223个行政村,占总共行政村的25.6%。蔡甸区消泗乡渔樵村、七壕村、挖沟村等村的电压低,下雨起风就跳闸停电,尤其是夏季,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都难以使用,只能保证生活照明。新洲老区潘塘街,由于变压器容量不够,每年1至6月,40瓦的照明灯只相当于20瓦,到夏季电扇、空调不能启动,有的村甚至出现大年三十停电,群众点蜡烛过年的现象。

    教育发展落后。目前,我市老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比例仅为50%,蔡甸区消泗乡中心小学有32名教师,平均年龄47岁,并已有12年没有新进一名教师了。江夏区山坡街、湖泗街中小学拆并后仍有30余名老师目前仍然住在上世纪70年代教学楼改建的宿舍,没有卫生间,生活极为不便,70多名教师共用4台电脑,办公条件极为简陋。全市老区仍有217名儿童辍学在家。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